所有这些元素在某种程度上都会让人想到大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愿意传达一个符合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所劝导的讯息,表明圣座对环境问题的特别关切。这一切组成部分都是有待保护和珍爱的重要财富。
(廿八12)教宗解释,这梯子代表著人与天主之间的联系。他说:“这是天主行动先于人类的一个寓言,是巴贝耳塔的对立,巴贝耳塔是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一个通天塔。”
他是不少团体座上宾,也是可信赖的线人,这点不禁让人对有可能绑架他的团体和组织产生许多疑问」。
面对这样的悲剧,教宗没有“现成的答案”,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人的一切言语都显得词不达意”。教宗写道:“我无言以对,因为在这惨痛事件发生后,能做的只有哭泣和静默,对人手建造的事物的脆弱性提出质问。
萨尔门托神父如今晋铎已有25年,他诚心感激传教士们把福音带给他们和让人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心愿。他说,这项工作要凭著耐心、对话来进行,同时也应了解原住民的生活。
信德网讯提起修女,总是让人想到奉献,她们离家舍业,撇爹舍娘,肩负使命,为人灵护航,为服务奉献。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护人员们以生命绘制了一幅幅抢救生命的感人画卷。
更有甚者,很多时候,这种人需要透过愤怒来感受到自己是个人。」基督徒之间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神学家称之为「法利塞人的绊脚石」。
教宗不愿区分「信徒或非信徒,大家都是人,大家同乘一条船。在所有人性事物上,基督徒都责无旁贷。此时所有人都因痛苦而哭泣。各处兴起的协同、互助、责任感、牺牲精神能帮助我们。
人心中呼求的声音,比任何反对的理论来得强烈。「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声音,没有任何人指使。这个声音质问我们尘世旅途的意义,在我们陷入黑暗时尤其恳求说:『耶稣,求祢可怜我!耶稣,求祢怜悯我们众人!』」
“无论人在行走和站立不动时,耶稣的脚总是人生命的指南。上主的脚让我非常感动。”特殊的祈祷让全世界基督徒的目光聚焦于圣伯多禄广场,呼求天主的慈悲,以个人和全球性的方式重新反思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