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身临其境,就如吸毒上瘾,受着欲火的焚烧,而对生命的活泉也就可望而不可及了,最后只能在信仰的旅程中早殇。基督徒就是基督徒,世俗之子就是世俗之子,天主就是天主,金钱就是金钱。
信仰、奉献、获得,是我们得救的法宝,是我们生命的强有力的保障。
一如四世纪的艾特利亚(Etheria)所记载的,当时的教友愿意在耶稣受难与复活的不同时间与场所举行礼仪,追念并重新体验主在世生命的最后几天所发生的种种事件。
因为“尊敬圣经,如同尊敬天主的圣体一样,特别是在圣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圣言的筵席及基督圣体的筵席中,取用生命之粮,而滋养信友们”(引自《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所以,主内的兄弟姐妹们,从现在起,请赶快捧起圣经
不是因为愤世嫉俗,而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犹如当一个人心中有了信仰的时候,信仰即成为生活下去的动力。圣召是天主的恩赐,虽然在俗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们选择了放弃,放弃了青春年华的潇洒,但你们活得更充实,也更富朝气,在你们身上永驻着一个坚强的信念———把生命献给他!寒冬向往春风,金秋向往硕果,为你们,基督才是最终的向往。
这种以天主为优先服侍对象的态度,给予人力量和恩宠,使人知道自己对人类生命与死亡、对教会的光明与黑暗、对家庭与教会团体的春天与冬季,都负有责任。
我们似乎觉得,伦理是个束缚我们的鸟笼,让我们生命的翅膀不能随心所欲。然而,如果我们寻求自由是为了寻求幸福,那么,伦理就不与自由相冲突,因为它带给人真正的幸福。一个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走着母子俩。
我们来这里不只是在某种意义上为前几次会议上先后提出的信德和爱德做补充,来走完叁德的旅程,也是以特别的方式来对我们所处的一般西方文化,尤其是意大利的文化历史局势进行分析,这使我们了解到,为所有的人,尤其为青年人多么需要生命和希望的理由啊
中国古代的先贤大哲也常常论及良知,并从生命体验的层次上去感受良知。明代大儒王阳明说过:“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