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耶稣在最后晚餐中留给我们的永恒榜样,也是每个基督徒蒙召活出的基本姿态。在看似矛盾的神圣逻辑中,我们发现了生命最深刻的真理:唯有失去自我,才能找到自我;唯有成为仆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种毫无犹豫的顺服,正是每个基督徒应当效仿的。在教会历史上,无数圣人因着对使命的热忱,甘愿舍弃一切,为主作证:圣方济各放下财富走向贫苦人群,圣女小德兰在隐修院中燃烧爱火。
根据这个比喻,今天的基督徒可能被诱惑去想:“既然报酬相同,何必立即开始工作?为什么要多劳作?”圣奥斯定回应这些疑问说:“你为什么搪塞召唤你的那一位,你既确信报酬,只是不晓得哪一天?
我感恩好天主对我的不离不弃,祂的手一直拉着我……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听到今天这个福音的时候,无论对我,对我的兄弟还是对我们所有的教友,我们跟随耶稣,我们都满怀着一份热忱。主,不论你往哪里去,我都要跟随你。
基督徒被召叫在爱德中管理财富。”也就是说,财富应成为服务的工具,而非自我安全感的来源。
基督徒应在德行上保持整装,心中燃烧着希望之光,迎接基督的来临。”警醒不是恐惧主的归来,而是期待祂,像爱慕的人等候心爱的人归来。不是怕主回来,而是盼主回来。
如果非要说圣体龛放到哪个位置合适的话,那么首先圣堂的礼仪和功用是一个原则。另外,我觉得对圣体龛的尊敬也是一个原则,我们最好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原则。
时下世界上最畅销的书非美国作家丹•布朗(DanBrown)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小说情结在本文之下)莫数。
我想邀请各位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去阅读福音(不寻常之意并不是以很渊博、有学问的、详尽的,或甚至于用华丽辞藻的),就是用非学术性的,而是家庭式的阅读,但其真实性一点也没有减少。
公元380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大帝宣布天主教为罗马帝国为国教,此后,393年,狄奥多西大帝颁布一系列法律,禁止其他所有非天主教宗教习俗,其中就包括希腊的古代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