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宗教到理解宗教,堪称当代中国宗教研究最大的范式转换。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转换?具体原因可以说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整个社会对宗教本质与功能理解的改变。
这样的改变,更加符合古代将圣诞宣报词放在子夜弥撒前晚祷的最后的传统。
——北京南堂慕道中新的现代化福传方式之一北京宣武门教堂(俗称南堂)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两条地铁的交汇点。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南堂的神父们都将对外福传当作头等大事。
我在去年的12月25号也就是天主圣子耶稣基督的圣诞之日领洗加入了天主教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天主教徒。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我信教的经历和体会。谈起信教的经历,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在作者细致地描绘下,我们看到,西方基督教文学的翻译介绍为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加之众多教会人士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参与、相关组织的成立、作家的培育和出版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中国基督教文学破土而出
女士组代表提出,现在大多数人对于终身执事都处于不清楚不了解的状态,并且教会目前本身对于教友的培育就很缺乏,终身执事的培育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之后再来推行,而第三小组的来自上海修院的代表提到
每年这一天,圣座和各国主教团在预先协商决定后,选定在世界一个城市举行世界病人日的主要活动,由教宗派遣他的特使前往主持隆重的弥撒圣祭和相关的活动。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大更多更好的善事,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很难遇到做大好事的环境和机会,因此也就应当调整思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就像被誉为穷人之母的印度德肋撒修女所说的那样,怀大爱,做小事
去年夏天,在繁华的西安东大街,发生了一件杀人案。被杀者是一位年仅21岁的在校大三女学生,而杀人者是一位24岁的拾荒者。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然而给人留下的思考却是深刻的,惨案的教训是值得人民警醒的。
教会内的奉献生活是教会历史中一群闪闪发光的明星:脱俗的古老隐修、苦修会,近代和现代到天涯海角的传教修会,以及当代各式各样的男女奉献团体,他们都被福音的“共同精神”贯穿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