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教宗讲解了当天福音中耶稣显圣容的事迹(参阅:玛十七1-9)。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讲述荡子回头的比喻(参阅:路十五1-3、11-32)。教宗指出,这个耳熟能详的比喻有一个「独特的背景」,也就是:众税吏及罪人们都来接近耶稣,为听祂讲道。
当天的福音讲述耶稣在加里肋亚治愈王臣儿子的事迹(参阅:若四43-54)。教宗由此阐述真正祈祷的三大要素,分别是:信德、坚持和勇气。
当天的读经讲述了亚巴郎与天主的盟约(参阅:创十七3-9);福音则记述,耶稣在宣讲时提到,亚巴郎曾欢喜地期盼看见祂的日子(参阅:若八51-59)。在讲道中,教宗首先表明,「上主始终记得祂的盟约」。
对我们信友来说,自然界是『创世的福音』」。这是看待创世工程的「新方法」。我们是唯一的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唇齿相依;我们来自尘土,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并拥有天主嘘入的生命气息。
《若望福音》描述了耶稣善牧细心关切祂的羊群,认得每一头羊的名字。羊群听从善牧的声音,懂得区分善牧与盗贼。在诵念天皇后喜乐经之前,教宗阐述如何在我们心中的许多声音之间,辨认出天主的声音。
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描述了善牧与羊群的互动,并警惕贼和强盗的行径(参阅:若十1-10)。在讲道中,教宗阐明,贼和强盗是「假牧者」。
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询问众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圣伯多禄的回答成了他生命的转捩点。他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于是,耶稣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
帕罗林枢机进一步解释,带著天主之母光荣升天的样貌,活出感恩圣事,谦逊地分辨,意味著要身体力行当天弥撒读经和福音所教导的,「不害怕、不退缩、不屈服」,却要怀著喜乐把荒漠变成安全的避难所,不得使用暴力。
他的见证非常感人:尽管因疫情的缘故他被建议离开这个国家,但神父表示,“我总是感到蒙召亲身留在这里,继续我的人道援助和福音使命”,与南苏丹的难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