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堂里也有世俗人情教堂是一个圣洁的地方,是爱的圣殿。但是,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很多老教友把世俗的人情带到了教堂里。
可见,建筑艺术的震撼,引领众多信众走进救世主的圣殿里,潜移默化起到弘道、布道、入道的作用,让主的慈爱之德照耀人的心灵。此外,中世纪著名的画家,在传播基督教文明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帕维亚城的‘金天圣伯多禄圣殿’内圣奥斯定陵墓前,教宗向参与晚祷的各界人士说:“只有那亲自体验生活在上主的爱中的人,才能履行引导和陪伴他人跟随基督的任务。
展望即将到来的禧年,他表示,“这是恩宠的时期,我们将打开圣门,让所有人能够跨过那生活的圣殿,即耶稣,并在祂内体验天主的爱,唤醒希望,重获喜乐”。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在英国举行生命日的机会上,致函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主教们,重申必须提升每个人从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尊严。
一月十五日主日,即世界移民与难民日之际,教宗本笃十六世带领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世界各国朝圣者颂念三钟经后发表讲话指出,今天,我们举行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活动,数以百万计的人卷入了移民现象。
每天在团体里正常举行内部弥撒,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教区和其他机构的防控指示,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和安心,特别有依靠和动力。在此特殊时期,更加感受到了主教等对华人团体的关怀。
例如,在圣老楞佐的庆日,在罗马教会,他(圣奥斯定)宣讲时说:“他在那里担任执事;他在那里服务了基督的宝血圣爵;他在那里为基督的名字流下了自己的血。
把自己的教外朋友请到教堂来在奉献礼仪时,伴着“主,我献上生命给你”的动听歌曲,参礼的青年教友和慕道者们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唱着、跳着,让人觉得这种场面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教友参与弥撒的互动感。
——王勃今年95岁的赵丽英修女虽年老却修德之心犹甚;白发苍苍仍不忘圣召初衷;病魔缠身,而奉献之志更坚。在任何情况下,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凌云之志,在修德路上,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