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献生活年牧函中,教宗明确要求,我期待你们具体地……接近穷人;在刚刚结束的菲律宾的牧灵访问中,教宗又呼吁关注和照顾穷人。
在耶稣基督的讲道中,其中最能帮助我们体认这一点的,就是路15:11-32节中荡子的比喻。圣经学家和灵修学家们都以为这段福音是整个四部福音的主题讯息之浓缩,甚至认为也是整部新旧约圣经主要信息的浓缩。
人是从天主来的,在创世之初天主就陪伴人。在人犯罪失去了天主,迷失方向之后,天主子耶稣基督选择降生成人,向人走来,帮助人再次找到天主。找到天主,才有信德。
你传道时侃侃而谈的口才哪里去了?你在圣殿中斥责商贩的义愤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能如此沉得住气?是什么让你全然面对这怪诞的不公而保持缄默?我明白了,是天父的旨意:他要你象一只被牵去待宰的羔羊一样默不作声。
然而,方济各却别出心裁地建议我们,在这两个比喻中挖掘我们自己的慈悲肖像,意即将基督徒的天国行动表达成为因应今日世界对于慈悲的匮乏,而奉献我们感同身受的实际行动(M.V.,9,17)慈悲是天主在上世纪中赐给教会的一项特别的恩赐
在众多的赞美声中,一些读者朋友非常关心这位修女的背景、其疾病及其奉献生活,也有朋友希望了解其捐献遗体的始末、原因……其实,除了她的家人和修会姊妹之外,我们大家对这位修女的了解仅限于主母会公布的讣告及当时的视频报道内容
文章初看确实复杂:冗长的学者名字、各方各执一词的论点、隐晦而巧妙的陈述、会议召开的紧迫背景,历史长河中浓妆重彩的一笔既让人兴奋又影响深远。
像所有孩子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鲍芭德也开始考虑人生的意义。她内心很矛盾,向往学校中修女老师的生活,却又害怕,因为读了很多圣人传记,圣人们虔敬至极的苦修生活看上去是那么让人心生敬畏。我如何承受的了?
玛利亚在牧童的报导中对降孕的奥迹,发现了新的意义。玛利亚用心聆听,和其他听见的人,一同感到惊讶。因为她不完全明了,因此,“玛利亚把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的心中,反复思想。”
,2000)及一些清代的善本,我提出:从文献上来讲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教将Sacerdos(Priest)译作“撒责尔铎德”(随后的文献渐渐简称为“铎”,“铎德”或“司铎”),而“神父”(Father)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司铎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