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以大司祭的身份向天父祈祷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若17:10)。在荡子的比喻中,父亲给长子也说了同样的话(路15:31)。“父亲”一词是要我们知道,如实地去这样生活,是一种邀请。
在耶稣受洗日为儿童们施洗是由若望保禄二世开始的,当今教宗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本笃十六世在讲道中解释了今天圣诞期最后一天礼仪的意义。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幼学琼林》中有一句箴言很有意义:“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她宛若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哺育饥渴的我,又若希洛的火炬为我诠释生活的哲理。
(若13:34)如果我们在圣堂内、在圣体面前,出现相互口争或怒斥的话,则更甚于说闲话和表演活动,该要产生多大的不良后果?
(若一3:18)保禄年,我们忙于福传,福传时,不靠高深的理论,也不靠一些口头的说教,要踏踏实实地在人前做光做盐,谦卑自下,不图虚名,不谋私利,一心只为爱主,在生活点滴中爱人,一切都为彰显天主的光荣。
此中关联人物如先知厄里亚,圣西满·史道克,圣母显现授以圣衣,如改革修会者会祖圣大德兰,圣师圣十字若望,以及传教主保圣小德兰,真福圣三依撒伯尔。在我受洗之后的一个月,我对圣母的热爱到了一个极限。
若有人指一事说:‘看,这是新事。’殊不知在我们以前早就有过。只是对往者,没有人去追忆;同样,对来者,也不会为后辈所记念。”
在圣若望·克利索斯德写给格林多教友——表样不好的教友影响了格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他强调说:“不论怎么样,每吃一口食物,那是属于世界每个人的食物。”
3、祈祷驱魔福传,见证信仰眼见为实:讲上三天道理,不见得人家能信,但若参加一次现场祈祷驱魔,才会知道什么叫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