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耶肋米亚先知说的,这种经历是祂在我们心中活跃存在的烈火,推动着我们去传教,尽管有时要做出牺牲、遭到误解(参阅:耶二十7~9)。
耶稣对妇女们说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你们去,报告我的弟兄们,叫他们往加里肋亚去,他们要在那里看见我”(参阅:玛廿八10)。教宗说,我们被邀请,“去向他人讲述”这个大喜讯。
因此,教宗引用福音中被耶稣洗脚的伯多禄和首先见证并传报耶稣复活喜讯的玛利亚玛达肋纳二人为例,讲述耶稣是如何通过接纳他们的脆弱,然后以谦卑的服务方式而坚强他们的过程。
,在避静中要以圣若瑟为默想主题;其二,以圣若瑟为榜样,实行一件或神或形慈悲善工可获得大赦;其三,在家庭或在未婚夫妻之间共同诵念玫瑰经;其四,凡是每天把自己的工作托付于大圣若瑟保护的人,以祈祷恳求“纳匝肋工匠
文章接着介绍,在随后的专栏中,将在《父亲的心肠》牧函的引领下试著让纳匝肋的若瑟与当代的父亲们“进行对话”。每一期都将再次刊登牧函其中一章的整篇内容,或广泛篇幅的选录。
在祂身受极刑的时刻,「祂的母亲、祂钟爱的门徒若望和玛利亚玛达肋纳泪流满面」。他们是苦路最后的要角。在这本新书的结尾,甘斯魏总主教谈论了开启墓穴时的那颗滚动石头。
江西主教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1月15日写给北京传教士的信中说:大铁十字架,形状甚奇,观于吉安府,即所谓圣安德肋宗徒之十字也。细观之,绝非寻常金石之物。前代多年往往有文人词客赋诗作颂赞其神奇。
基督的十字架是人类历史的新轴心,人类对天主羔羊的最大暴行在那里被解除,天主也正是在那里倾注了祂丰厚的爱,将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从肋旁流出的水和血作为标记。
他说:“我想对你们每一个人在此强调,将纳匝肋的圣家作为家庭团体的典范:一个生活、工作和爱的团体。”
耶稣自由地面对财富:因为他离开他的村庄纳匝肋,为拥抱一种贫穷而完全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参阅谷6:25-34),他白白医治病人,凡来求他帮助的人,他从没有要求人回报(参阅玛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