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两老不仅为创办辅仁大学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为提高我国神职人员国学造诣疾呼,功不可没。
一次,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教友。看望病人,自然免不了闲聊几句。“你们每天都没有事做吧?一个人在堂里呆着,多可怜!没事多陪陪我们吧!”老人家说道:“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天多好。”
经过近50分钟的绕行,游行队伍从教堂大门返回,依次进入圣堂,开始了隆重的弥撒圣祭,由周伯泉神父主祭,徐麒方神父和百岁司铎张振华老神父共祭。
除此之外,就是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脱身”,有了时间去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跟母亲说说话,“平时哪有这样的时候,现在安静下来在老人前尽尽孝心,有这样的机会,我非常感恩。”
那时,他们已经卖掉了住了40年的房子,搬到了安老社区。我知道他们已经在准备着面对死亡。我们在他们原先的房子门口留了张合影。这些年每次看这张照片,我都感慨不已,不知此生能否再见到他俩。
如今短短数天,这篇原本介绍最年长的老主教的文章变成了缅怀短文。
我们都是因为福传而认识天主,我们的教会虽有宣讲的传统,但老教友都缺乏传教的意识,好像传教只是主教、神父和修女的责任。其实不然,我们领洗时就接受了主耶稣的司祭、先知、君王的职务,就明确了福传的本分。
该城有个老铁匠,口吃,原为众人所讨厌。某个礼拜五,他在店里工作,忽然想到教会的荒凉,许多不信的人沉在罪恶之中,走向灭亡的路,心中大大痛苦。迫不得已,停止工作,掩店门,用那午后半日时间,专心祈祷。
她先利用救护车装作运送伤寒病人,后来很快就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垃圾箱、工具箱、货箱、装土豆的麻袋、棺材……年轻时的森德勒老年时的森德勒离世时的森德勒她争取到一些合作者,有10个福利院,每个都至少有一个人与她配合
圣经记载,他是百岁老来得子。如此,亚伯拉罕是公元前2000年生人。这个时期,以色列这个国家还远远没有出现。亚伯拉罕是希伯来民族成型之前的“族长时代”的第一个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