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教会历史中,从最早的耶路撒冷信仰团体开始,基督徒在迫害下四散到各地;凡是基督徒到达的地方,他们就建立新的信仰团体。
已经受过洗礼的教友在实际度信仰生活、参加弥撒、办告解的次数上减少,以及对教会缺乏归属感,只是西方社会迷失方向的一些记号;但是,在这个社会中,对天主的渴望并非不存在。
诵念信德年开幕祈祷词:把整个教会及教区托付给慈爱的天父,并愿在这一年中,特别依靠圣母的代祷,帮助我们在信德软弱的时候,保有对基督完备的信心,在我们信心不足的时候,保有我们信德不失;增加我们的信心与勇气,为信仰作出鲜活的见证
基督信仰就在于此种重心的转移。然而,圣诞节的商业化恰恰是个相反的标记:马槽的价值被世俗化了。与此类似的还有教会建制的政治化或利益化,信仰生活的迷信化或盲目化。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颁布的第一道通谕《天主是爱》当中说过:基督信仰的开始﹐不是一个道德抉择或是一个伟大理想﹐而是与这个人——耶稣基督相遇。
瑞士卫队在今年举行的纪念活动正逢教会在全球庆祝信德年,教宗因此指出:我敢肯定,你们服务教宗的这一决定并非与信仰无关。相反,激励你们来到罗马的深刻理由正是出自你们的信仰。
教宗还说:在信仰旅途中我们都经历过不安、迷失、甚至怀疑,但我们不应该被吓倒,而要始终信赖天主和近人的帮助。 《天主教要理》告诉我们诸圣相通功有两种含义:一是圣物的共有;二是圣人们之间的共融。
这段读经的主角是经师厄肋阿匝尔,他选择了为信仰致命而不是背弃信仰。
就这样,信仰有些荒废了。有时和大人们在一起念经,人跪在那,可心却不知早飞向何方了,至于念的什么呢?唉!只有天知道。整天稀里糊涂的过,除了知道自己是个奉教的,其余的便一概不知。
这是她在信仰征途的历炼中,践行基督徒生活信仰化、信仰生活化生动具体的表现。奉献不只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就如基督降生成人为我们奉献了一切,基督徒为实践信仰,获得天主的赏报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