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禄前书》是写给初期基督徒团体的,为叫他们明白圣洗圣事所赋予的恩典和所带来的要求。在这促进基督徒合一祈祷周,我们也受邀重新发现这些恩典与要求,但我们要超越彼此的分裂,一同共事。
在我们刚才听过的福音中,耶稣在他的门徒和一大批群众前宣讲真福。这真福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但仍不禁惊讶:“你们贫穷的是有福的,因为天主的国是你们的。你们现今饥饿的是有福的,因为你们将得饱饫。
对话是一种「精神态度」,表示「走出自己」去听「别人的期望」的能力。在冲突和对比的背景下,教会可以成为「可能实现和平的地方和经验」。
该国的渎神法理论上保护各宗教,但有关伊斯兰的法规却加重刑罚。冒犯穆罕默德的案件最重可处以死刑。在最近25年内,渎神法已实行了一千多次,受害者大多是基督徒。
弥撒后,梵蒂冈电台台长隆巴尔迪神父问候在场的职员,勉励他们要「关心彼此之间的团结,一如教宗所说的,这为每个团体的益处是不可或缺的」。
在致台湾青年的公开信中写到,“天主教在台一百五十周年将于今年的11月21号举行闭幕大典,同是也是一个传播圣爱的盛会,于此特邀青年朋友共同响应,将福传的热火持续延烧;还记得去年七月,在雪梨(即澳大利亚悉尼
尼日尔人(梵蒂冈新闻网)非洲萨赫勒地区的暴力日渐加剧,这乃是财富分配不均的后果,而非宗教冲突造成的。美国天主教救济会日前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一点。
这疫情俨然成了二战之后最严重的危机。为此,枢机写道:「我们需要修道人和平信徒的手来支撑世界的灵魂。但愿它们能展现出,21世纪第一个普世祈祷的意义在于重新发觉希望的力量」。
在《教会宪章》的分享中,强调了积极参与教会建设的重要性:教会是以天主为中心,以基督为中心;无论谁有这样那样的神恩,都是天主的光荣,作为个人不可以标榜、窃取天主的光荣。
3月3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对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的专访,里面提到“宗教的全球化,基督教的普世性”。指出这一点,很有必要也很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