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出耶稣对待罪妇的榜样,指出耶稣没有谴责她,反而超越法律的限度,为她打开一个自由的空间,对她说:去罢!从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若八11)。
福音要求我们不可判断和谴责他人。」第三个圣经图像是「老人要看见预言的梦」(参阅:岳三1)。这个图像强调了见证的价值,因为人们能在其中看到天主的梦和人的生活。
最後,圣座法典条文解释委员会也对《教会法典》第1041条关於领受圣秩圣事的不妥当情况作出新规定,阐明当事人即使在领洗成为天主教徒之前曾有过当受谴责的行为,也不能领受执事、司铎或主教圣秩。
第一种就是圣保禄宗徒所谴责的迦拉达人的态度:认为可以依靠法律成义,而非藉着赋予法律意义的耶稣。这些人过於顽固,攻击耶稣;主耶稣称他们为假善人。
斯德望谴责法学士的正是这一点:他们抗拒天主圣神,却又想表现出他们在寻求天主的光荣。斯德望戳破这表象,因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教宗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些隐藏的抗拒,但它的本质是什麽呢?
教宗表明:若翰言辞犀利,强烈谴责法利塞人、法学士和司祭。他没有说:‘亲爱的,要注意你们的态度’,而是直截了当地骂他们‘毒蛇的种类’,一点都不含糊!
教宗沉痛提及地中海的移民悲剧,谴责移民贩子把地中海变成了墓地。教宗说:首先,作为人类弟兄姐妹,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其次,每个国家都应该考虑自己的接纳能力。
这正是斯德望谴责公议会成员的罪:『你们和你们的祖先总是反抗圣神。』反抗圣神的话是:『不行,以前都是这样做的,现在也必须照样做!』『伯多禄,你别带来这些新意;你冷静一点,服用一片镇定剂,冷静一下。』
觉明余谴责最近若开邦罗兴亚军人所犯下的暴力行为,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教宗解释道,这个词「不只是一项谴责」,「更是一个记号」,因爲它指明无知如何导向腐败。「这三组糊涂人都是腐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