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们,来自115个国家的青年,我邀请你们承认,我们互相需要,好能开创这经济的文化。」
大家认为这是教会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关系到中国教会的未来。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区和修会的医保和社保问题尚未解决。
这需要付出和努力,好能在重重的困难中,「不让我们的脆弱成为宣讲福音的障碍」。教宗最后鼓励众人「不再活在冲突中,却要重新感到在旅途中携手同行」。
我希望,不久,世界就将恢复到某些常态的模样,我们之间不再需要保持六英尺的距离,我们能以真正的拥抱——而不是虚拟的拥抱——彼此问候。请让我们记起许多亡者,许多孤独者,以及许多尚活着的、我们所爱的人。
其中就列举了一些人评判自己和他人言行的双重标准:别人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或喜好时,他说那是固执,但自己那么做时,反说那是意志坚定;别人做事缓慢,他说那是优柔寡断,自己那么做时,反说那是三思而后行;别人买车,他说那是虚荣,自己买车,却说那是需要
死亡是最好的老师,它结束了生命的最后一个课时,给每个人在挣扎中留下一个需要永远反思的题目,信仰却赋予我们一个绝美的答复,使我们在迷茫中清晰的意识到,若瑟主教曾经是天主借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礼物,如今时期届满
我们不要只想到修道人和隐修士,在普罗大众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写下与天主交谈的漫长历史,有时需要净化信德的内心搏斗。
这也意味着走出自我,不再依恋着自己在人性上的安全感、世俗的舒适,而是向他人敞开自己,特别是向最有需要的人开放。这意味着随时愿意奉献自己的所是和所有。这意味着不以空洞言词、却靠实际行动去爱」。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另一方面,面对圣经作为异质文化,我们也需要根据中文而创立一些与中文对等的圣经词汇。圣经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仍然任重道远。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绝不能将代祷的范围仅限于父母子女儿孙或亲友恩人身上,这样就显得有点“自私”,而应当扩展到善者恶者、生者亡者、“已入教者和未入教者”等普天万众身上,如此才合乎至一至圣至公教会的精神,合乎耶稣基督无限大爱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救赎万民的神圣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