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6日,一场隆重的葬礼在英国威尔士的加的夫郡举行。参加葬礼的共1264人,来自世界26个国家,他们全是死者莉莎·巴特的后代。在人口稀少的加的夫郡,举行这么大的葬礼,五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神父指出,怠惰有时侵袭我们,使我们患病,失去生活的情趣。怠惰与渴望截然相反。若我们放弃渴望,我们就会开始走向死亡。若我们停止渴求,就会失去对相遇、谈话、交流、走出自己、制定计划、工作,甚至祈祷的乐趣。
南岗子天主堂迎来了北京神哲学院的两位修生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圣召之路。第一位是牛宁修生,他从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对圣召的感悟:1.坚持。
教宗和英国首相都祝望国际团体更新承诺,协力解决当前世界各地、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的冲突战乱。两人也谈到圣座和英国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天主教在英国的状况,以及如何消除世界贫穷的问题。
圣座移民与无定居者委员会的文告就旅游人数的增长趋势指出:我们处在转变时期,人的流动方式在改变,因此旅行的经验也发生了变化。前往其它国家的人多少都凭自己的意愿,在相遇、分享和交流中内心觉醒。
在讲道中,王神父向参与弥撒的教友介绍了修女的马拉松筹款活动,一再讲很佩服修女的服务及爱心,呼吁教友们支持修女的筹款和需要,并许诺把本台弥撒的全部献仪奉献给修女们。
(得前5:16-18)感恩喜乐的生活不仅取决于信仰,也与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与耶稣关系密切的人,必然有喜乐也有感恩,但也有很多人没有信仰却也有着感恩喜乐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心态。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探讨送不送还手推车的问题,它探讨的是一个简单行为背后的价值认知问题。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本报讯陕西渭南教区白水堂区福传委员会在本堂神父白章太的主持下,于11月19日在县城召开了全堂区会长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冬福传工作。
2003年过去了,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快乐的一年。年初时,北京南堂冯国新神父在弥撒中讲道时说:“有人说看不见奇迹,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奇迹中,那些我们认为做不到、想不到的事而得到了,就是天主给我们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