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从这段经文指出,「这是人在各种情况下藏于心中的问题,它今日仍敲响我们良心的大门:你渴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你赋予时间何种意义?你是否确知自己的未来?你的贡献是否对众人有益?」
教宗对此表示满意,他说耶稣及祂的生活在要理讲授中介绍得很好,但若在要理教员和整个信仰团体的生活见证中与耶稣相遇,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上世纪60年代,摊上了少粮没米的社会大背景,加上父亲卧病在床、奶奶双目失明,又要养活兄妹五个,母亲一个劳动力要维持一家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即使在这样的困难境遇中,母亲仍不忘乐善好施。
我自从毕业参加工作后,只要有时间都要去教堂参加主日弥撒或教会活动,因为我觉得参与弥撒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经常参与弥撒让我改了许多毛病和缺点,所以信仰生活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弥撒后,会长修女向主教、神父、修女、来宾及教友表示了感谢,并勉励4位发愿的修女恪守圣愿,为信仰作生活的见证。最后,主教隆重降福了她们。
在对话中的宗教与文化会议于上主日9月11日在德国巴伐利亚的慕尼黑城开幕,这项会议由圣埃吉迪奥团体举办,主题是:注定要生活在一起。
仁爱会玛丽乔安娜(MaryJoannaRuhland)修女是美国主教团秘书处助理,负责圣召与奉献生活,她开心地说:我们被调查结果的报告所鼓励,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考虑圣召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宝鸡市扶风县教友侯周红一家4口人举家在上海打工生活多年,家里仅有的4亩地转包给了别人,他说,由于孩子小,秋夏两季回家种地很不方便也不划算,不如把地转包出去让别人耕种,自己一心一意打工养家。
教宗接着表示:「天主爱每一个人﹐无条件地使人生活。但是在现时代中﹐人却想要摆脱创造主﹐救主父的注视﹐只依靠自己而不依靠天主﹐一如将自己关闭在没有窗扉的建筑中﹐独自供给气温和亮光。」
爱心,能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生日庆典,在王神父《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圣歌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