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模式,乃是指团体共有的看法,这个看法经常以不明显、未公开和没有实证过的前提为基础。不幸的是“理想越高,体系的阻力就越大”[10]。要想更有效地改正暴殄的文化,可以多讲述一些反对浪费观念的生活模式。
中国的学者马相伯、吴经熊和作家苏雪林都在不同时间翻译或评述这本书,《灵心小史》被译成各种文字,她的修院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无数信件,这些信件热忱歌颂小德兰,不少人表示:小德兰使他从污浊的生活中争脱罪恶的锁链
把教会和家庭建设成为人间天堂般的团体(世上圣化天主的国)作为我们的共同理想和使命愿景(精神层面),应当成为我们积极推崇的广泛共识,这是耶稣在《天主经》开头三愿里面的愿望和理想(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
当我们看到主耶稣的选择时,当我们问问父母们的选择时,当我们听听老神父和老修女们经历了风雨依然持守信仰、选择福传时,当我们听到那些在信仰中疑惑,在疑惑中坚持,在前行中跌倒,在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基督徒的经历时
他说他为了一场案子,神差带他去了一趟地府,地府的主使官正是自己的表兄,我的案情经他仔细料理后,判定我罪不至死,就放我出去。
(十三)疑云难消半途而废预感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经常是伴随着梦境、幻觉、直觉而产生的。瑞士科学家荣格说:直觉指的是某种不期而遇的想法或预感侵入人类意识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它与本能非常相似。
自幼聪慧,四岁识字,七岁作诗,十三岁以第1名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十四岁经汪精卫介绍加入同盟会。十六岁任职为孙中山的贴身秘书。……。
有一首《耍孩儿歌》也许是针对此类死而不悟的人唱的:“劝世人,莫痴迷,年渐老,雪鬓堆。此生聚散如萍会,花无长放香无久,月有团圆光有亏,无常迅速难回避。试看你形容枯槁,还不肯意转心回。”
当时他俩满睑忧郁,主耶稣便将经上梅瑟和众先知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于是心里渐渐地火热起来。
早上我念玫瑰经时,默想了痛苦一端,耶稣在山园中祈祷的奥迹。我对天主说:“在我65年的人生生涯中,我现在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祢那天晚上的痛苦和悲哀。”我同时询问上主说:“祢为什么让这一切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