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68年的初春,天气乍暖微寒。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
旁白:在第六个月上,天使加俾额尔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亚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贞女那里,她已与达味家族中的一个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 幕开,玛利亚跪地祈祷。
我还记得和祖母度过的第一个圣诞。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穿过城镇,去找我的祖母。因为我的姐姐对我说:“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对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应邀参加的有陈功鳌神父,唐文华修女,张雅琴修女,王艳修女。教友们自备午餐,饮料等。这次的春游活动安排的节目有:圣经分享、聚餐、圣经抢答和唱圣歌。大家其乐融融,快乐无比。
我兴奋地问妈妈:“妈妈,我一定早早地睡着,不偷偷地睁开眼睛,圣诞老爷爷会不会嫌爸爸的袜子太臭?”妈妈笑着说:“不会的,乖,快睡吧。”
教会的追思已亡瞻礼又要到了。我不由地想到死亡——最不公平的事,也是最公平的事。我说死亡不公平,是因为对约伯的话很有同感:有人死在极其昌盛之中,享尽了平安幸福。
我的姥姥孙二秀,1896年生于太原沙沟村的一个富豪之家,自幼虔诚事主。她胸襟豁达、开朗直率,从不与人计较是非。妙龄之时,突破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竟选择了她家的长工张根贵为夫。
作为神父,不单行圣事,还要了解堂区教友的生活,如教友子女婚姻问题、孩子们的上学问题、青年人就业问题等等。送走教友,神父抓紧把福传慕道班的讲义、课件看一遍,看是否有不合适或需要修改的地方。
十字架上的受难在死亡中结束。死亡让位给复活。十字架的奥秘里信与无信是自由的。存在规划着日子,人们满足于跟从习惯。但越过和上帝之间的严寒,四月献上绿的祭品和明净的色彩让人感觉上帝的存在而不仅是聆听。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