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们因何缘故而陷入贫穷、饥饿、疾苦、病痛以至于流泪哭泣叹息呻吟,我们都该本着恻隐慈悲善情,慷慨献出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尽心竭力让他们早日脱离困境获得欣慰。
你们的虔诚祈祷、默默奉献,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以行动见证了信仰。
保禄说的非常清楚: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们该脱去黑暗的行为,佩戴光明的武器;行动要端庄,好像在白天一样,不可狂宴豪饮,不可淫乱放荡,不可争斗嫉妒;但该穿上主耶稣基督……(
主日弥撒结束后,神父、修女们要分别下到各自的点上,对教友进行全天培训,这是礼仪后的牧灵跟踪服务,从而使福音的精神、圣体的力量转化为信仰的具体行动。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变得要鼓励信友经常地作出身体上的行动:游行、站立、歌咏、答唱、拍掌等等。就像要让指导和领导礼仪的人感到他们必须时刻抓紧团体的肩膊,并把他们摇晃至清醒地参与。
转变我们心灵的是圣神,而不是我们的行为;圣神在我们内行动,改变我们的心!是祂引领教会,我们则应顺从祂何时何地随意施展的行动”。教宗解释道,基督徒团体的生活“在圣神内得以重生”。
藉着人生观与行动,让我知道我的生命具有最基本的善。”这位父亲接着补充:如果儿子透过所看到的而有关这呼求感到放心,教育的真正目标便已达成,即使爸爸自己并不是完美、偶尔犯错,对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回答有关具体的慈悲行动时,教宗表示,有必要去学习表达亲近和温柔的肢体语言,这也适用于讲道。教宗谈到三种语言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成熟:理智的语言、心灵的语言和双手的语言”。
这篇经文首先将十字架解释为一种天主与我们休戚与共的行动。天主拯救人类并不是通过一种从天而降、自上而下的魔术,相反,基督完全分担人类的处境,直到最底层,“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
圣母谢主曲的传教精神圣母玛利亚的谢主曲打破犹太人传统的思想格式和方法,变成了天主显扬自己和他在世行动的转折点。由玛利亚向未来世代所宣布的新讯息,惊醒了人类的良知,这是以色列人从前所不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