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国内教会的慈善机构和一些教友自发组织起来购买和捐赠大量的口罩和防护用品寄往欧洲和北美地区,帮助当地匮乏的这些基本防护用品,再一次有力地表达和见证了福音的爱以及教会普世一家的精神。
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的圣枝主日TeresaTseng摄每年的圣枝主日,罗马的主教也是普世教会的领袖“教宗”会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亲自降福棕榈叶和橄榄枝、圣枝游行及主持弥撒圣祭和三钟经,借着这些祭典,引领我们进入耶稣的苦难
会务迅速发展,1863年,会士人数增至39位,1888年圣人逝世时,人数跃升至768位,今日已达数万,分会遍及普世。我们看到慈幼会的迅速发展,不能不惊叹天主的奇妙安排。
因此,希伯莱书之所以称耶稣为头胎男儿,只不过为了肯定他是在旧约准备期满了之后,天主派遣到世上来的圣子(参见希1,5-7)。
主耶稣到世上来不是为了享受“舒服的好生活”,而是带领人在天主内开始新生活。主耶稣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主耶稣的生命选择,也是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榜样。
第二篇:哥耳哥达——十字架的颠覆与普世救赎(圣周五)一、地名溯源:髑髅地的死亡象征1.词源与双重传说“哥耳哥达”(Golgotha)在阿拉美语中意为“头骨之地”,其名或源于山丘形似头骨,亦传为亚当遗骸埋葬处
每年我们都制作一些关于圣诞节的电视节目,那一年教宗子夜弥撒要现场广播,立刻要翻译成中文,还要有字幕,以及教宗的新年文告等。 我一到他那里,代办就跟我说:“恭喜你,阁下。”我说,开什么玩笑啊!
之后,宗世凯神父接替张强华神父的传教工作,在其基础上,发展到了800多教友,大都是半家奉教。社会飞速发展,不少人想在信仰内寻找一份生命的充实。
1946年5月,天津《益世报》以连载的方式刊登了笠原的文章《正定天主堂文主教及其司铎殉难经过》,文章明确提到,日军到教堂的目的就是向人们索要妇女,在他们绑走文致和主教等人时,曾勒令用三百青年妇女来赎,不然
她仍然不敢进去,大姐干脆又锁了车,把她送进教堂,交给陈世杰大姐。那天是12月24日。陈大姐热情地接待她,为她讲解,并邀请她参加当天下午的弥撒。她考虑到自己身体虚弱,请陈大姐为她安排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