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25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基督徒必须走出去宣讲福音,始终在行走中宣讲,不为寻求生活保障而停滞不前。九人枢机咨议会成员当天也参加了弥撒。
潘修女以细腻的情感、感性的语言、入微的心理描述将我们带入那个由经师和法利赛人营造的气氛沉重、杀机四伏的现场,深切感受到罪妇的羞愧、恐惧、无助和绝望,而主耶稣以他无上的智慧和无比的慈悲化危机为祝福,不仅让经师和法利赛人落败而逃
宣认耶稣的人不仅要提出见解,也要舍弃性命,知道不可让自己的信仰不冷不热,而应为了爱而燃起热火。
现代对耶稣圣心的敬礼源自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基督带给我们的那个不可测量的丰富福音而知恩报爱(参弗3:8);二是为了耶稣被刺透的心而祈祷作补赎(参若19:37)。
那就是必须走向他人,而不是等着人们走向我们。故此,教会要求我们每个基督徒都积极地参与福传工作,我认为基督徒福传具体应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基督徒身份,见证福音精神。
我虽很不理解他们慨叹的意思,但我已经为我失去了妈妈而悲哀了,小小年纪,当一人独处时会凄然流泪。后来我大了,见到人家有妈妈可叫,可我顾影自怜,不由得想起我已经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孤儿了。
他坦言,把同性恋列为刑事的法例在德国直至一九九四年才被废除,而「作为教会,我们没有关心这事」。
教宗表示,那些没有慈悲情怀的人令他感到难过,若天主教徒自以为完美而鄙视他人,他就更加悲伤。慈悲不是一种容易施予的廉价的爱。我们习惯於体验罪的宽恕,也许它过於‘廉价’。
教宗到访消息提前泄露在缅甸社交媒体引起热议,而该国佛教徒与若开邦的罗兴亚人自二零一二年起关系日趋恶化。目前是否使用「罗兴亚人」这个群体自我认同的词语已成敏感议题。
教宗表明:得救的首个条件是承认自己处於危险之中,得到治癒的首个条件是承认自己患病;而承认自己是罪人则是得到慈悲目光的第一个条件。让我们看看耶稣的目光,它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