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友不能到教堂参与教会公共礼仪等敬主活动,但仍然可以在家中祈祷、满全教友本分,善度教友生活。
此前,以色列人与周围民族的信念没有区别,认为死亡永远终止了生命,无论善人和恶人最后都要进入一个“万人坑”而了却一生。不过,以色列人“与其他民族不同”,虽然如此,他们“仍相信天主的仁慈和爱”。
善道圣母隐修院的修女写于善道圣母隐修院心脏的"合唱"中当圣方济各和圣女加辣吸引了众多渴求真理和福音的男女时,那是在1100年的末期和1200年的初期,当时的传记作者用这样的话来框定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和精神形势下的使命
但组织者商量后认为,这次活动是本着传播主爱的精神去践行奉献,怎么能跟堂里要钱呢?最终还是谢绝了神父的好意。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老教友想到一个好主意,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天主永恒不变地爱着我们,永远不要惧怕到耶稣跟前去祈求宽恕和慈悲,趁现在还是慈悲的时刻,立刻悔改,信靠他、投奔他,多多祈祷、善领圣事、宽恕所有得罪我们的人,活出一个复活的新生命。
香港教区徐锦尧神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会不缺少神父,而是缺少好神父。周至教区南于村会本堂卢阿昌就是这么一位让人称道的好神父。一1988年12月,卢阿昌出生在扶风县绛帐镇卢家
圣若瑟的大名,教会内几乎无人不知。如今圣若瑟月,伴随教会的四旬期而来,是再次提醒我们瞻仰并默想圣人的德表,在圣人的转祷下,定志在生活中努力向圣人看齐,生活信仰,善用主
教会接纳这道光好使自己被照亮,好在处处传播这道光的光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如此,也该被光照亮并传播光。 今天,基督的光仍然驱散世界的黑暗。
大公会议借着这句话要激发教会的成员重新意识到向世界各地传播福音的必要性。在这一点上,大公会议实在发挥了它的先知性作用,它唤醒了主教、神父、修会会士和在俗教友注意到自己领受圣洗的使命,那就是传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