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慷慨和勇敢地回应祂的召叫,聆听祂的声音,分辨我们在教会和世界上的使命,活出祂赐予我们的恩典。教宗首先指出,我们需要聆听,因为天主总是非常谨慎地让我们听到祂的声音,从不强迫我们。
沉思默想祢对我们全人类以及每个人的深情厚爱,我们今天愿意以爱还爱,把我们自己和我们家庭奉献给祢的至圣之心,并遵照祢的圣意而生活。
教宗说,“上去,表达了内心的需求,离开平淡的生活去与上主相遇;从我们自己的平地上升,上到天主那里”,收集我们的生活并将其带到上主面前,这是上升,我们祈祷时我们上升。第二个动作是“下”。
请勿念“我们”,因为我们正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着;请勿念“在天上的”,因为我们正想着世俗的事物;请勿念“父亲”,因为我们并非度着天父儿女的生活;请勿念“愿你的名受显扬”,因为我们总是愿意我们的名字受到光荣
当我们越渴望,越愿意让耶稣改变我们的心,借着天主的召叫,引领我们进入天主的自由中。天主召叫我们,给了我们一条自由之路。这里的自由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事物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对人性倾向的渴望。
为此,教宗指出:「若缺少上主的助佑,我们无法向前迈进。软弱引领我们向上主祈求助佑,因为『我们生性软弱,没有祢的助佑,便一无所能』,这就是我们的祈祷。
教宗指出,「我们自己的尊严面临危险,正义与和平也面临危险。我们运用能源的方法是个指标,标志出我们如何实践天主托付给我们的任务,也就是如何照料我们周遭的世界和人类同伴。
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天主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第四项祈求是所有祈求中最人性化的祈求;虽然主耶稣指引我们的眼睛去窥视事物的实质,去看重“事物的重要方面”,但他也知道和关心我们现世的所需。
我们的信仰是产生希望和喜乐,或者我们中间仍抱持被恐惧压抑的信仰、一个恐惧的信仰?我们在教会团体中宣告的天主的面容是什么?是释放和治愈的救主,还是用罪带来内疚感来制服我们的可怕的天主?
与人分享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不论是好是坏,都是美好的,这样,也可以帮助他人。”接着,教宗指出,正是我们基督徒在谈论我们要讲述的最美好的事:“我们与耶稣相遇”时,会有艰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