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依撒伯尔‧赫塞尔布拉德,瑞典人,1870年出生在一个信义会家庭,18岁时移民美国。後来得了一场病,病好後决定投身於医护事业,在美国一家医院照顾病人,并在那里认识了天主教信仰,领受圣洗圣事。
即使在艰困的逆境中,我们也能说出今天《福音》上的话:上主眷顾了你们的民族(参閲:68)。教宗接着谈到信德,建设基督信仰的第二个基础。
他们经常遇到出於漠不关心的缄默不语、怕打扰的人的自私,以及不愿听到求救呼声的冷淡,这些人为了让他们闭嘴而毫不费力地转换了电视频道。
她听从了天使的宣报,并敞开心胸接纳成为天主之母的奥迹;她跟随耶稣,用心聆听祂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参閲:谷三31-35);她把一切事默存自己心中(参閲:路二19),成为天主圣子施展作为的活记忆,以此激励我们的信德
而这次活动中年纪最大的,来自嘉兴的刘老师说自己一直在堂口负责出黑板报,一月出两期,但却没有想到写好了要投出去,他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回去后,把教会活动报道不仅要写出来,还要在网络上发表出来,不然大家都不知道我这个小堂口的福传正热火朝天呢
在信仰问题上,小弟既为出生在老教友家庭而自豪,又表现出刚愎自用的态度,对于洗礼大事一推再推。慈爱的天父借着疾病召唤他,这次他像只听命的小绵羊,又像圣经上记载的悔过的右盗,理性地归顺救主耶稣。
我们也很狡猾,为了不向天主说出纯粹的‘不’,我们会说:‘可是,对不起,我不行’;‘今天不行,我想明天可以’;‘明天我将会更好
正当他感到困惑又苦恼时,天主派遣天使去开导他,并宣报说:「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於圣神。」
拉法埃莱简洁有力地说出:『先重建心灵,再重建家园』。卢恰诺神父也说要『重建教会团体的社会与人性结构』。」教宗鼓励灾民怀着梦想「重新开始」,切莫沉溺於痛苦中。
有些人出於好奇,但这些是苦行者,是少数人,因为天父在吸引这些人,天父把他们吸引到耶稣那里。正因如此,耶稣不能无动於衷,祂不像一位静止不动的老师,说完话後就撒手不管。不是的!这些群众触动了耶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