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纳里枢机在这个机会上,藉着本新闻网吁请世人切莫忘记叙利亚人民的苦难。泽纳里枢机首先指出,「叙利亚许多民众心中的希望已然奄奄一息。很多人经历了10年的战争后,不再期盼经济的复苏和重建,失去希望。
效仿耶稣,忍受苦难,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考验和变故,用心祈祷,恳求天主赐予我们恒心、明达、节制、仁爱,做妻子的以良好的品行感化丈夫,让丈夫看到妻子的纯洁和端庄,更愿意珍惜对方。
我们如果想想基督必须遭受的苦难和孤独,更是大为感动」。外邦人的宗徒深知「自由这个概念会带来的危险,而且他没有小看其后果」。
如果再遭遇一点人生必然的灾难,于是就更心灰意冷充满抱怨,不能正视也没有力量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追求根源,就是我们不能像那位在森林中迷了路的爷爷,对生活说声“谢谢!”是的!
1922年5月,陈天福出生于天津市教外家庭,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苦难与不幸伴她长大。17岁随母流浪到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在当时的天主教会办的公教医院学习妇科助产,在教友的影响下,领洗入教,接受了主基督。
这份恩宠「能把苦难,甚至是悲剧转变成人类光明与希望的泉源」。教宗感谢该运动「持续为教会和世界提供喜乐的福音见证」。教宗降福在场众人,并将普世博爱运动的所有成员托付于教会之母。
枢机特别指出,在中东叙利亚及邻国有数百万流离失所者,印度基督徒面对的挑战以及乌克兰东部持续紧张的局势带给当地人民无尽的苦难。
圭多·雷尼《带荆棘冠的基督头像》,1640年作,藏于卢浮宫 这副画中基督相貌依然保持传统形象,但整幅画面都强烈渲染着人类的感情,这种竭力渲染耶稣曾经蒙受的苦难的做法,就是要提醒人们耶稣为了拯救人类曾经蒙受怎样的苦难
近日修女们发表公告称:欧洲对来自非洲的呼救声负有责任,现在是时候按照教宗方济各在《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出的建议采取行动了,即接纳、保护、发展和融合移民和难民。元月1日庆祝的世界和平日以移民为主题。
主日我们在堂内读《要理问答》,而且每个跪凳我们也放四本《要理问答》,一个主日要放近千本。这近千本都被游客、参观的人拿走了,自己拿的和被动接受的不一样,自己拿没有扔的,回家肯定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