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克神父认为,全球大流行引发的紧急情况「正在使两个团体团结一致」。家庭之间相互致电,青年为老年人提供药物和援助。政府介入干预,阻止疫情扩散。
「而我们在当代也看到,某些使徒团体看似组织完善、运行良好,但是人人僵化、一模一样;然后我们又听闻内部的腐败,连创始人也不例外」。「哪里有僵硬态度,那里就没有天主圣神,因为天主圣神是自由」。
被迫保持距离、留在家里,我们应邀去重新发现我们需要社会关系,还有与天主的团体关系。”教宗接著表示,这使我们“更加关注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
耶稣以这种方式让病人“重新返回团体,使他摆脱了孤独处境”。“耶稣医治人,但祂医治的不仅仅是人的瘫痪。耶稣治好整个人,宽恕人的罪过、使那瘫痪者和他朋友的生命焕然一新。我们可以说,祂使人重生。
教宗解释道,青年是下一代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角,“为团体服务和创造一种相遇文化作准备”。
裴主教在弥撒讲道中提到,在今天纪念拉特朗大殿奉献的日子,李洪冬·保禄修士被授予执事圣秩,这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祭祀,这个“奉献”不仅是修士自己以及他的父母呈给天主的,其实也是整个教会团体的“奉献”。
如果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移民问题,我们就能挑战个人和团体的良知。因此,不应将移民视为可利用和廉价的工具,而要凭著权利和义务“接纳”他们。
这不只关乎神圣之地,更攸关圣地基督徒团体的生活。」
尤其是那些承担责任的人:父母、教育工作者、神职人员、团体的负责人,他们应该像亚巴郎和梅瑟一样有时必须在天主面前“保护”那些托付于他们手中的人。
教宗举出一些关怀的典范,首先是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他们效法耶稣度彼此分享的生活,“让他们中没有一个贫乏的人,并努力把他们的团体变成向人类各种境遇开放的款待之家,乐于承担起照顾最脆弱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