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信仰、这样爱教会之心、关心教会之情,从何而来呢?经过反思之后,我在四旬期第一主日讲道中,讲明了产生这种信德、爱德的原因,希望大家思考思考,是否有道理。
教会如此纪念救赎奥迹,给信友敞开主的德能与功劳的财富,并使奥迹好像时常活现临在,使信友亲身接触,充满救恩。将临期的历史演变也显示将临期存在着两种礼仪意义:禁欲守斋准备和喜悦等待。
一名偶尔为仁爱会主持课程的神父忆述,课程常在德兰修女或其左右手腓德烈(Fredrick)修女的关注下进行。
今天,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基督信徒继续受召叫,他们不仅要以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负责的工作,同时也要以爱德与信仰见证,来在谋求正义、人之全面发展、以及人之事物的正当秩序的辛劳和富激发性的努力上做出宝贵贡献
关于贞洁的生活,当一个献身的人承诺他将喜悦地度完美守贞的生活,为天主在软弱的人性上所彰现的爱的力量作证,他就是有力地回应了享乐主义的挑战。这种享乐主义如脱之马,不顾任何道德规,使人变成肉欲的奴隶。
这一共融的目标是让我的生命相似他的,让我转变成符合称为活泼的爱的那一位。" 教宗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接近我们的天主,一个为了我们,爱我们的天主。
那个时候人们孩子多,男的多奔波于外面的工作,女人主要操持家里的事,大家都在为温饱而发愁,没人会去在乎一个刚刚失去男人的女人的内心,而且那个时候奶奶刚刚生完孩子,从现在医学上来讲,也许她当时还有很严重的产后抑郁
圣神降临节和巴贝耳塔分别是爱与仇恨﹑团结与分裂的象征,都真实地存在这个世界上。教宗解释圣神降临节是庆祝创造的节日,属于造物主圣神的节日。
教宗说:「这是一段历史,是对天主仁慈的记忆,它向我们保证天主的仁慈:祂的爱永远长存。而且,在这两千年教会的历史中天主的仁慈总是一再出现。
由于这个世界道德沦丧,是非扭曲,人们唯以金钱来衡量处理事情的价值,要说基督徒傻的事真是多得不可胜数,例如:一、一位修女自愿报名去为麻风病人服务,这可是个非常劳累又危险的工作,可是她既不图名又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了实践主爱的教诲而贡献她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