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这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地方的实际问题,但是我们教会也应该有具体的培育计划,教会是要为教友们提供牧灵服务,但不等于是说要一味地迁就教友们,而是要根据教会法典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给教友们制定出一些关于婚前培育以及领受其他圣事的指导原则
这不是出於好斗,而是为了忠於天国的逻辑,即希望的逻辑,体现在以耶稣的教导为依据的生活作风上。谈到基督徒秉持神贫的教导,教宗强调耶稣似乎更关注让门徒们空虚,而非占有。
他此行的格言「让我们迈出第一步」,标志出该国在50余年内战後正在进行的和平进程。
自己的整个人生仿佛就是一部完整的《出谷纪》,当年自己那个南下选择活脱脱就是过红海,新我(以色列人)上岸了,旧我(埃及兵士)淹死在水里;2009年作传道员的选择更像是跨越约旦河,若没有凭着信德的冒险,也许自己现在还身处旷野之中
遗憾的是,有好多所谓的老教友(老非指年纪的老)对听道并不感兴趣,出堂后就把神父的话当耳旁风了,照样按以前的样子做,照样过老教友的生活。真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啊!
魔鬼已从你女儿身上出去了(谷7:29)。耶稣的普世性救恩视野由此展开。耶稣被一个外邦女性说服而改变心意,在福音中几乎是唯一的案例。
而天使接下来的一句话: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荫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路1:35)让她疑虑顿失,并由衷地说出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主之婢女在兹,希惟致成于我,如尔之言。
一、感谢主赏赐我们(念出我们的堂口)有机会参与本年度全球为司铎们轮流恭念玫瑰经。二、恭读教宗方济各的使徒祝福:本年度全球为司铎们轮流恭念玫瑰经。
我们的行动经常失败,因为我们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出於感恩。从自己出发的人将会抵达哪里呢?只能回到他自己!他无法走出去,只能返回自己的原点。基督徒的生活首先是向一位慷慨的父亲表达感恩的回应。
他特别引述了《出谷记》中以色列子民拜金牛的事迹。这是偶像崇拜的绝佳例子。教宗邀请我们省思圣经事迹所发生的背景——旷野,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