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之後,参礼的圣职人员和信友们依循传统举行圣体游行,教宗则在圣母大殿迎候基督的圣体,在游行队伍抵达後颁赐圣体降福。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无信”的时代,迫切需要天主教信友的信仰见证,也需要好神父、修女的信仰见证,即生活的见证。重要的不是他们“做什么事”,而是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一、圣枝主日(4月5日、基督苦难主日)本主日是主基督荣进耶路撒冷的纪念,因缺少信友参加,神父不举行隆重的游行礼仪,采用第三式即简短进堂式。
9时,南充教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功鳌神父讲解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他说:“圣母玛利亚是基督信徒的母亲和导师,她是第一个圣体龛,从信友也蒙召成为基督的圣体龛,我们恭敬圣母就是要学习她信赖上主,听命服从,完全奉献的精神
这么一来,很多信友即使参加弥撒,「也是从其它敬礼型态的泉源,为他们汲取信仰和灵修生活的养分」。教会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梵二文献《礼仪》宪章简述了这段旅程。
清晨五点多,主办者万金圣母圣殿数十位主教干部,在主任司铎卢怀信神父、方秋静修女和传协会潘主席带领数下,前往第一站玫瑰圣母圣殿,刘振忠总主教首先主持祝圣十字架礼,随及按行程从上午七点到下午五点,以十小时路程分十站接力徒步
行动与言语》(VictorFernández)枢机在这份文件的介绍中解释,写这份文件的起因是迫于“证实所举行的圣事无效的情况越来越多”,乃至因这种修改,“需要再去寻找有关的人,为他们重复圣洗或坚振礼仪,众多信友理所当然地表达了他们的困扰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认为,“愿主的平安与你们同在”和“也与你的心灵同在”这两句礼仪经文是可以互换的。因为主本身就是平安。在他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愿仅仅以语言来问候作别。
我虽然身有残疾,但却很坚强。我曾自卑过,但是想到父母,我就不再感到自卑、胆怯,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让我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珍惜生命。尽管别人总是嘲笑歧视我,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但是我并不在乎这些。
当耶稣降生时,有十种人与其有关。这十种人对主的降生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理,以及不同的结果。我们当存怎样的心来迎接这个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