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紧扣这个主题,强调唯有天主才能判断人;若我们不愿受判断,我们也不要判断别人。人人都希望在审判的日子,主耶稣仁慈地对待我们,不记我们一生所做过的许多坏事。
我们会倾向於使用最高的称号,认为这样才是对祂超性幅度的最大尊重。不过,呼唤天主为‘父亲’能使我们与祂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就如一个儿童面对他的父亲时,知道自己蒙受他的关爱和照顾。
「我们每个人都蒙召参与基督的使命,集结散落各地的人类,使之与天主修和」。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主渴望且钟爱的受造物,祂为我们每个人设想了独一无二的计划。
我们要注意:准备婚宴,白白地给人提供一个会面、喜庆的机会。这是天主给我们准备的:一个婚宴,为的是让我们处于与他和我们之间的共融中。因此我们,我们众人,我们是天主的邀请者。
教宗解释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亚,这是耶稣与我们首次相遇的地方。我们在这个地方认识了耶稣,欣喜若狂地跟随了祂。因此,我们若想成为一个好基督徒,就需要牢记与耶稣的首次相遇,以及随後的多次相遇。
他说,耶稣有能力与我们一起受苦、关心我们的痛苦并把我们的痛苦当成祂自己的痛苦。耶稣对这位失去了儿子的寡妇动了怜悯的心。耶稣知道在当时成为寡妇意味着什么。上主对寡妇有一种特殊的爱,关心她们。
当我们只注视自己,就会变得盲目,失去光彩,独善其身,失却喜乐和自由。这是多麽的丑陋啊!」耶稣接近瞎子巴尔提买时,停下了脚步。这令我们明白,我们若是远离耶稣,「就会缺乏重要之物」。
他们绝望了,就像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样。教宗说:信赖天主的力量已经耗尽。多少次,我们在窘境中也会觉得没有力量信赖上主。这真是一个可悲的诱惑!令人感到矛盾的是,为了逃避死亡似乎只能向杀害我们的人投降。
天主爱我们,为我们每一个人和全世界制定了救恩计划。天主不模棱两可,不躲在谜题的后面,不以难以捉摸的方式计划世界的未来。祂清澈透明。若我们不明白这个意涵,我们就无法懂得《天主经》的这第三个呼求。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如果我们不知道贼所处的位置,就无从下手,即使下手也是盲目操作。造成我们愤怒的根源缘于我们对自身和各种潜在原因或直接原因缺乏了解,是它们导致了各种不愉快的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