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我终于读到了一篇好文章《你理想中的社会》: 记者:你理想中的社会,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三姨在世时,我的生活前景黯淡,经常向她哭诉,她总是以坚定的语气说:好好忍耐,好好等待。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我明白她的意思:忍耐生活的艰辛,等待天主的救援。当时,我很年轻,对于她的话,心中很不以为然。
那么我们自问:我是个自由的人吗?还是我被禁锢于钱财、权力和成功的空想中,并为这些牺牲了我和他人的宁静和平安?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坏境中散发着自由、诚实和自发性的新鲜空气吗?
每次去教堂时,我都会先去圣堂朝拜圣体,感恩悔罪,默想祈祷。
问一个问题:我们,我,今天是属于哪一类的人呢?我们像牧人那样,为寻找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在夜里急忙到了山洞?还是和贤士一样,充满信心出发?
本论文旨在探讨人格、牧灵、灵修三方面的培育,做到爱已、爱人、爱天主,激励自己由我的理想,变成理想的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属神的人。
那么我们自问:当我接受召叫来认识和为耶稣作见证时,我会不时地感到在我内和我周围增多了喜乐的回忆吗?当我祈祷时,我感谢上主召叫我把幸福赐给他人吗?
我认为它揭示了传教/福传的二元性是建构于福音的喜乐的一体两面里。教宗明确地指出:当福音的喜乐进到门徒的生活时,俨然就成了传教者的喜乐(N.21)。
在上主公开生活的初期,祂在加黎利海边召叫一些渔夫,祂说: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玛4:19)。借着那些表达祂深爱人类和揭示天父仁慈赐恩的许多迹象,祂向他们启示了自己默西亚的使命。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我发现会议的内容越来越具体。再继续办下去,我希望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