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鼓励青年保有这份「敏锐度」,「始终懂得聆听受苦者的呻吟」。耶稣的第三个举动是「走近并触摸」。教宗指出,永生耶稣的触摸「通传生命」,「把圣神注入青年已死的身体里,恢复他的生命机能」。
坐在这讲者前面的,并不是一群年轻反教者,而是一群把自己一生的生命、经历过的困苦通通都奉献给上主的老人。在这个情况,我导师认为焦点应该是故事中的老父亲,而非那“荡子”小弟。
参见基督时报网2017年4月13日(圣周四)【牧者分享】栏目。教会礼仪年的高峰是逾越节三日庆典,即纪念主的晚餐、主的受难死亡和主的复活。每次举行主的晚餐都是在宣告主的死亡和复活,并期待祂的再来。
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在9月发表的一个有关讯息中,称这个祈祷聚会为一个具先知性的约会,令人能够毫不怀疑地明白:宗教是预报和平者。
进德公益韩清平神父在致欢迎词中阐述了做心理辅导的原则:不以辅导者本身为出发点,而应以被辅导者为出发点。
当家庭面临危险时,信仰生活也难于幸免。在分发给主教的讲稿中,教宗慷慨激昂地谈到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宗指出,有一些巨大的威胁在破坏社会和教会生活的稳定性,而家庭首当其冲。
神父们在弥撒讲道中,从若瑟的生活、信仰、德行、芳表等不同主题,帮助教友们明白敬礼若瑟的意义,勉励教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信仰的真谛,努力做一个完美的基督徒。
在日常工作、祈祷生活等方面活出修女的真实身份和价值;陪伴修女们认真学习、探讨本会会规,为更好地度团体奉献生活。
李主教说,司铎是过奉献生活的人,应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灵修。如果没有灵修,就失去了做司铎的根本。灵修是铎职生活的生命线。灵修因人而异,方法各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要有心、要用心、要修心。
在各种宗教信仰的传统中,隐修生活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投身于这种独特的生活和灵修方式。而为了有助于人们的隐修生活,各种奇特的隐修院也在建筑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下出现在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