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应当问自己:『经常领受天主平安的我、经常领受祂宽恕与慈悲的我,是否慈悲善待他人?经常受到耶稣圣体滋养的我,是否做了些帮助穷人止饥的事?』
而我经历了10天的服务后,对于这段福音有了更深的体会,似乎我也有了与若望同样的境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一姐妹服务于养老院10天。
该村位于印度北部(现在的孟加拉国)偏远地区。为了纪念罗卡神父和其他宗座外方传教会士的贡献,当地罗扎里奥主教领导了三天的仪式。
堂内座无虚席有两千多人参与当晚的庆典。在这个最神圣的晚上,教会在醒悟中等候着从死者中复活的主,并在入门圣事,即圣洗、坚振和圣体圣事里,与祂相遇。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
我瞠目结舌,话刺痛了我的心,我暗忖道:福传真的只能是我的梦想了吗?2004年,我的信仰受到了严峻考验。
正走着,觉得有人扯我的衣角,回过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穿着单薄的大约七八岁的小姑娘。叔叔,明天情人节,给你的女朋友买支玫瑰花吧?我才看见她的双手捧着一束玫瑰花。女朋友?
这一位,就是两千年前诞生于巴勒斯坦的耶稣基督。英国著名的非基督徒历史与社会学家威尔士在他的名著《历史纲要》中,用历史学家的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物的伟大性时说:他留下什么持久性?
少年坐在家门口的草坪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远处的风景很美丽。少年想,总有一天他要走出穷山村,去外面的世界欣赏美丽的风景。
17年来,作为天主教教友的冯金梅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一个家,她的坚守和真情感动了乡邻。南单桥村走进冯金梅的家,四间漂亮的砖瓦房让人眼前一亮,院子、屋里都收拾得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