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第一位本堂神父──我当时是年轻神父,在他身边为执行司铎职务,至今仍珍藏在我的记忆中。他以身作则,毫不保留地献身于牧灵工作,甚至不怕危险送圣体给病重垂危的临终病人。
家庭中的媳妇,跟儿子一样,同为父母属下的晚辈,故称公婆为爸妈,即跟儿子称生身父母同样的称谓。古往今来,不少贤孝媳妇,不仅口头上喊公婆为爸妈,行为上也真正体现了真诚的敬爱关怀。
不仅有犹太人与罗马的紧张局势,亦有犹太人与撒玛利亚的纯正血统争议,以及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分野。
读完这两篇报道,我想到,在涉及历史问题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德国和日本摆在同一个桌面上来掂量。但是通常,比较的结果总会让人大吃一惊。
柯言对福传事业有一种紧迫的使命感,视传道员这一身份为神圣的职责,敬主敬业,思言行为无不围绕着这一头等大事。他将自己用微薄的稿费换来的几百本教会书籍,阅后转送给骨干教友和年青神父。
2014年复活节前我回家探亲,有幸在家乡过了一个复活节。在家的几天里,耳闻目睹了这几年家乡教堂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切是2011年调入榆社堂区的吕毅章神父和留在村里的30多位老人共创的。
在这之前,他是混帮派的老大,进出监狱的常客。为了反抗管教严厉的父亲,他辍学离家、流浪社会,自然结交了一帮坏朋友。古人说:“为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生,日有所长;为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消。”
这位马尼拉总主教,塔格莱枢机接受梵蒂冈电台采访时,提出援助最有需要者时须注意的三点。他说:我以国际明爱会的名义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我们应重新发现世界各地因各种灾难而受苦的人的面容。
(梵蒂冈电台讯)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MaithripalaSirisena)12月16日在亭可马里(Trincomalee)举办的「国家庆典」与天主教徒同欢共庆。
7月20日下午,天津教区社服一行三人在探访少林口中心小学后立即赶往蓟州区杨津庄,来看望三个受教区社服资助的学子。真是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