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可以成为「重建生活的建筑工地」。服刑人在其中「勇敢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剔除累赘、有害或危险的部分」。服刑人构思计划,重新出发,夯实基础,以经验为师,秉持决心毅力,一砖一瓦地重建生活。
永生不仅仅是未来的奖赏,而是我们可以在当下就作出的抉择——活出自由和希望,信赖那召叫我们度圆满生命的天主。(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说:“这些植根于对同一洗礼认同的举动,不是单纯的礼貌或外交之举,而是具有教会意义,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地方神学”。
回国前谒见教宗,恳求给中国这片辽阔的牧场一座朝圣之在,幸获恩准,其后他传教天陕西各地,因见眉县豹窝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之加尔瓦略山,遂绘图上报罗马教廷,经教宗庇护六世恩准,命名为“十字山”并给予大赦,遂购买地兴建圣若瑟堂
回到家后,她曾经无数次地开始问天主:你在哪里?为什么此刻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但是主一直都没有给予她答复。
入冬以来,他便再没有出过屋,饿了渴了就啃几口炕头堆着的不知从哪里弄回来的冻得硬梆梆的白菜,很难想象就是这些冻白菜维持着他的生命。老人很绝望,嘴里不停念叨着:死了好,死了好!,痛苦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但是哪里有重建资金呢?困难吓不倒神父,他的理念是:任何工作如果等时机成熟了再动手,可能就晚了,他坚持走一步看一步,相信步步都有天主的照顾。
临涣镇上的人,都知道天主堂里有一位神父,也都认识王神父,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和他打招呼。
圣人,是被天主所祝圣的人,所以,圣人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是为了“圣化人群”、“圣化社会”,以及“圣化整个世界”。
所以,主教神父不只是在圣事中“做神父”,不只是在圣堂里和教友团体中“做神父”,而且是时时处处,无论在哪里,都“是神父”,都在跟随主耶稣,参与救世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