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佘山圣母大堂由罗马圣座册封为乙级圣殿,成为当时整个远东第一圣殿。为激励和方便教友到佘山朝圣,祖父创作两首佘山圣母歌(作词及谱曲)。
郭永胜教友在他所捐建碑前留影另外,郭永胜教友多次前往户县中华圣母山,除捐款建圣母堂外,今年,他还为户县中华圣母山捐碑一座,可使前来朝圣的教友进一步了解圣母山的来历。
他在圣地的倒数第二项活动是在耶路撒冷橄榄山旁的革责玛尼堂接见当地司铎、会士、修女和修生。教宗鼓励他们不要让恐惧打败我们,耶稣永远不会让我们孤单。
从山西晋城至泽州大箕镇的公路与古时的晋豫古道基本重合,大箕镇是当时古道上繁华的商镇,镇边一片谷地上,一座小山兀然孤立,不知何时,山顶上长出了一座古堡,古堡里还有一座教堂,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走进五郎沟,转一个小弯,一眼就看见一座亭子立在山间路旁。
老大也争气,3年提干,5年转业,8年复员,在县城谋了个一官半职,回家时还带着个穿裙子的对象,惹得山旮旯里的娃儿们前呼后拥,热闹非凡。老张见人便夸大儿子。
裴神父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了60公分,铺设了地砖,建起了圣母山、花园、菜圃,栽种了苹果树、梨树、枣树和松柏树等,并建了一处人工喷泉。原来的旧式围墙换成了铁栅栏,装上了彩灯。
圣周五一大早,耶路撒冷天主教拉丁礼教会在被称为哥耳哥达的地方举行了圣道礼仪,随后,主教、神父、执事游行到在耶稣圣墓圣殿的小堂中供放圣体的地方取了圣体,带到加尔瓦略山。在那里,参礼的信友们领了圣体。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白始建三间简易小堂,1935年亢连山神父(岐山人)下会,出资建堂办学五余载。因教友人数增加,张必贤与李文亭教友奉献三亩地建砖木结构教堂七间。
韩城堂区、林西堂区、小稻地堂区、东安各庄堂区、西安河堂区、卢龙堂区、八户堂区及五家庄堂区应邀参与,陈广群神父、付景会神父、李永鑫神父、张海平神父、沈志毅神父及刘允山神父陪伴青年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