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要忘记教宗是向欧洲说话,教宗很清楚向一类的听众要说什么,而不是向另一类听众。教宗提醒西方人一件事:想建设一个没有天主的社会的人,是没有信仰的理性;提醒他们,这样做最后也抹杀了理性和人。
祂今天也同我们说话,鼓励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计划,以及想为世界创造喜讯的渴望。」教宗向波利科罗计划的成员表示:「我非常关心你们的工作,因为当我看到这麽多的青年失业时,心中深感悲苦。」
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我们说话时所使用的每一种方式,都应该体现出天主对众人的怜悯、温柔和宽恕。在慈悲圣年的社会传播日文告中,教宗首先指出爱因它的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传播。
但是,只有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与天主圣言,更恰当地说,与说话的天主持续对话的人,才能宣讲生命的福音。
子民相信耶稣,因为耶稣以『权威』说话。可是,他们为什麽鄙视耶稣呢?因为在我们的想像中,救恩必须来自壮烈的大事;我们以为唯独有权、有势又有钱的权贵才能拯救我们。然而,天主的计划却截然不同!
例如:离开故土前往未知地的亚巴郎,承行天主圣意的梅瑟,自觉唇舌不洁的依撒意亚先知,认为自己不会说话的耶肋米亚先知。他们都应允了上主,把希望寄托於上主。
这个温馨的称呼正是一位祖父对他年幼「侄孙们」说话的口吻,呼应了当天福音中的「柔和」一词。耶稣说祂的轭是「柔和的」,并承诺赐予劳苦重担者「安息」。
教宗指出,「为了会晤上主,我们必须走入自己的内心,倾听那『细微声线』,上主就在那里向我们说话」。天使给厄里亚的第三个命令是「走出去」。厄里亚先知受邀继续前行,走向旷野,因为他领受了一项使命。
在他的事务所会客厅里挂着一幅匾,写着: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再多说便是出于邪恶。(玛5:37)每个来找他办案的人,他都要求当事人,必须先读一次这句话。
教宗注意到,耶稣随後立时转变语气,「开始温柔地说话」,那是「天主的温柔」。耶稣「注视祂的子民,注视耶路撒冷城」,并「为耶路撒冷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