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承认在过去的历史中,“世俗的毒污染了”教会,并导致基督徒之间的分裂。
第一是时间,因为世俗的思想一开始很吸引人,但它们会渐渐失去光彩,让人感到空虚和不满足;而天主的思想起初会招致抵抗,可是一接受它,就会带来未曾有过的持久平安。
因为任何灵修方式都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看是否适合自己:绅士不同于工人,仆人该异于王子,夫妻又别与子女,当主教的绝不能渴望成为隐修士;结了婚的也不能赤贫如洗;当工人的也不能终日在圣堂度修会生活;修会修士也不能总是操心挂虑外面的世俗事物
按照世俗的标准,君王的朋友必须是那些赠送财富和权力者,他们能帮助他攻城掠地、赢得战争、在其他主权中使自己变得强大,甚至犹如一个在报纸或社交网络的头版上的明星那样显现。
到头来仍免不了钻进其父辈们的躯壳里去,以至你根本无法区别他们……就像“克隆”的复制品一样:一样的臃肿、一样的龌龊、一样的功利、一样的俗不可耐、无聊透顶……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悄悄拖走
在这声音里,我们忘记了世俗,抛弃了杂念,生命的意义得到了提升,身心也得到了净化。虽然朝圣之旅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心却还没有平静下,它迫使我们行动起来去福传。
圣巴西略年轻时在希腊雅典和君士坦丁堡接受良师的教育,但他不满足于世俗的成就,发现自己浪费很多生命在虚荣上,于是受到耶稣基督的吸引,醉心于他的福音,决心献身于隐修生活,专务祈祷,默想圣经和教父们的著作,并从事爱德的工作
对耶稣所说的富人,不妨作广义的解释,凡是把自己所占有的世俗的价值,包括权力、财产、名声等等,看得比精神的价值更宝贵,不肯舍弃的人,都可以包括在内。
他鼓励他们在传播福音方面彼此更密切地与他们本地的神父们合作,“鼓励他们进行各方面的更新,不要跟随世俗的新意,反而要提供给社会那些只有耶稣基督才能供给的人心对正义与和平的渴望的答复。
当初我走入教堂的时候,心里充满了矛盾,世俗的眼光蒙蔽着我,就是去教堂都怕别人知道,每每遇到人问的时候总是说我去东面窜个门,经过激烈的斗争,我终于认识到为主做证的日子到了,终于敢说我要去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