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那等待我们的住处是天国。我们在这里只是个过客而已」。教宗解释道,我们是为天国而造,「为了永生而造」。
富有或贫困、患病或健康,尊严是“以那源自于身为天主儿女的一切内在力量”,“在天主和他人前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有人问及宽恕的能力时,教宗表示,宽恕和被宽恕犹如一张“来回票”。
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我们从祂蒙受了这命令:那爱天主的,也该爱自己的弟兄。’
教宗表示:「我也祈愿上主恩赐国家和谐,并敦促那可爱国家的所有儿女负责任地合作,以促成和解与祥和共处。我特别勉励各位从政人士重建互信与对话的气氛,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来捍卫并促进公益。」
教宗说,基督徒在祈祷时,不渴望“自己的”完全透明,不寻求自我最深处的核心;基督徒的祈祷首先是与那“另一位”相遇。
基督徒的等待都具有希望及需要关注的特征,就像我在机场时的态度一样:“你们应当谨慎,免得你们的心为宴饮沉醉,及人生的挂虑所累时,那意想不到的日子临于你们,因为那日子有如罗网……”(路21:34-35)为我们现代人来说
那河水似乎冲到我们跟前,兄弟姐妹们高声请求帮助、支持和关怀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教宗提到:“穷人成了能顷刻打动我们的图像,但在路上亲自遇见他们时,取而代之的会是麻烦和边缘化。”
当想到近人这块地时:我有智慧看得到那善而没有因他人的限度和缓慢而使我灰心吗?童贞玛利亚,请帮助我们用坚忍耕耘那上主在生命这块地、在我这块地、在我近人这块地、在所有地上所撒的种子。
爱人对此并不抱怨,只是淡淡地听我诉说那病痛给人多大的折磨。最后常常会深深地看着我,轻轻地说:太可怜了,我们为他祈祷吧!天主会安慰他(她)。为此,我常常教训他要有爱,不要冷漠!他不辩解。
有一主日,他见一名到堂里来参观的小伙子,便热情地迎上去传福音:"……你信教吧,信就会……不信就会……"遂引来那小伙子逆反心理:"你怎么还迷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