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总是握住我们的手,总是设法拉我们起来,使我们痊愈,成为幸福和与天主相遇的人”。教宗表明,这是“陪伴的艺术”,是在走近他人时出于慎重的特性。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允许地方教会封闭于自我、成为一个国家教会。地方教会越是向传教开放,也就越能发现什么是向着全人类所需开放的普世教会。恰恰是传教活动。
圣经训示人要“以心神和真理(若4:24)的敬礼,相聚在一起成为“活石”,为建一座“属神的殿宇”(伯前2:4-5)。耶稣复活的身体就是属神的殿宇,从他那里涌出生命活水的泉源。“你们到我跟前来吧!”
我们如果离开改变自己、更新心灵的宗旨,那么,参与庆典礼仪也就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外在形式罢了!
事实上,正是通过圣神小溪的活水,圣言使这个城市肥沃丰饶,使她「成为多子的母亲,快乐无穷」(圣咏113:9)。天主对罗马教会有什么要求?
提及苦涩的第一个原因,即「关乎信德的问题」,教宗表明,「与天主的关系会成为苦涩的深层原因」,因为厄玛乌的门徒也为了希望落空而心生苦涩(参阅:路廿四21)。
在隔离中,我们也许能更好地了解团体的意义,在彼此互不碰触的前提下,成为扶持他人的手。
「我们来到世上,是为了爱天主和他人,其余的都会成为过往云烟」。我们此刻经历的悲惨处境敦促我们重新发现,「生命若不服务,就一无是处」,因为「爱是衡量生命的标准」。
他说,需要令地底下的关怀团结之河浮现出来,青年、女人、男人,应该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他们自己的历史的建造者。青年应该像地底下的河流一样,以生命和希望的力量开花结果。
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HorstSeehofer)7月6日也有同样的感触,他提醒欧洲应“成为一个持守价值的团体,所有欧洲国家都应显示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宗的声音是否得到了聆听,以及正在结出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