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齐鲁晚报》再次登出捐款者有来自天主的儿女,看着十字架上的耶稣,我惭愧但我的心里得到一点安慰,并不是想得到社会的赞扬,而是感到做天主的儿女光荣,如若没有天主的爱,没有赵明忠神父的一席道理,也许我将一生得不到安宁
(中译者刘廷芳也是“五四新文化基督徒”“生命社”成员之一,据说是一位身材瘦小但善于交际社会活动能力很强的“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子动听,歌词优美,充满了一种属天的安宁。
一个老化的社会中圣召的数目自然比一个人民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社会所能提供的圣召数目来得少。广泛来说,印度省和非洲省的圣召增加最大。
我们给孩子们蛋白质丰富的点心,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和社会援助。我觉得,我们必须终止那些一代传一代的导致贫穷的因素,必须令孩子们明白,如果他们能够改善自己的教育程度,过更合乎尊严的生活是可能的。
当今教宗经常勉励信友不断发觉基督信仰的美妙,这次他介绍的十二位宗徒中并不是很出名的两位,为的是要指出耶稣拣选的门徒来自不同的社会和信仰层面,没有事先设限,排除属于某方面的人。
教宗提醒西方人一件事:想建设一个没有天主的社会的人,是没有信仰的理性;提醒他们,这样做最后也抹杀了理性和人。
当他皈依教会后,他视乞丐为耶稣,给予他们食物,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关爱与关怀,让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边缘的最小兄弟在基督之光的光照下,触摸到生命的温暖、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在一个与人类基本关系毫无牵连的官僚主义习气下,不仅公共生活越来越受到阻挠,甚至社会和政治风气也经常显示出堕落的迹象,远远低於家庭教育的最低限度。这些迹象是:人受侵犯,遭粗俗对待及被漠视。
神父表示:他愿成为教会和社会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成为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人曰:民以食为天,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