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位枢机4月22日上午开会,宣誓遵守关于宗座出缺和教宗选举的《主的普世羊群》宗座宪令,选择教宗棺木迁移和殡葬弥撒的日期。帕罗林枢机将于27日主持九日纪念弥撒的第二台弥撒。
最美丽的照片莫过於一只活鸟落在一棵活树上的情景。今天的情况即是如此:有一部分人正在死去,但死亡的脚步不会停在他们那里,他们的死还将引发其他人的死,让其他人也无法生活。
这时,他就会依靠天主的慈悲,全心信赖於天主的谅解、宽恕和扶持。教宗要求慈悲使徒们给这种渴望天主及获得天主宽恕的需要保留宽阔的空间,令人看出这种渴望来自圣神的恩宠。圣神激励人从内心悔改。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与圣座部会神长在罗马近郊的阿里恰进行四旬期避静於3月8日进入第三天。带领避静的龙基(ErmesRonchi)神父当天默想了福音中耶稣的询问:人们说我是谁?你们说我是谁?
实际上,教会机构也是一项神恩,因为它根植於同一个泉源,即圣神。教宗然後谈到第二个关键词光荣。耶稣在受难前预言了祂在十字架上的光荣(参阅:若十七5)。
耶稣在十字架上将世界的罪呈献於天父的慈悲:这是众人的罪,是我的罪,你的罪,你们的罪。祂在那里,在十字架上呈献了世人的罪。藉着这个举动,我们的一切罪都被消除。
倘若隐修院属於主教或男隐修会权下,主教和男修会长上就应认真遵守这个原则,因为某些介入有时并不恰当。我们必须说,女隐修院院长必须负起自己的责任。
若翰的伟大就在於此。民众和法学士每一次询问他是不是默西亚时,他都明确回答说:我不是!若翰的见证是临时性的,却很坚定、有力。他是不被自负的风所吹灭的火炬;他是不由自豪减弱的声音。
教宗鼓励灾民怀着梦想「重新开始」,切莫沉溺於痛苦中。许多人失去挚爱,心灵受创,我们因此必须「重建心灵」。教宗指出,「重建心灵不是『明天会更好』的态度,不是乐观主义。
耶稣复活後的形体已是另外一种形态,但这个新意已经提前临在於耶稣复活前的历史标记中。这个答案想説明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