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化环境下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团体,甚至那些宣称在世界上过着“天国生活”的修会团体。
这是2015年5月31日圣母月闭月特别奉献青龙港海星圣母感恩圣祭中,三厂露德圣母堂主任司铎印泽忠神父向参礼信友们的感言。
教友在参与弥撒圣事时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认为来教堂不只是聆听神父讲道,不只是领圣体,也是来敬拜赞美天主,与主基督一起向天父奉献圣祭。
四、大爷的慷慨奉献主日的一个下午,我骑摩托车去给一老人送弥撒。当我找到老人的住处时,他正在院子里整理捡来的废品。看到神父到来,老大爷忙放下手里的活,把我让进屋里。屋子黑洞洞的,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他谈到跟随耶稣的群众,是为告诉我们听从耶稣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成为奉献的礼物。教宗说:我们就是福音叙述的人群,我们也设法跟随耶稣,听祂讲道,好在圣体圣事中与祂共融,陪伴祂,好让祂也陪伴我们。
六、建堂奉献的钱远比其他信友来得多,可在登记的时候,他不愿留名,实在迫于无奈就留了个圣名。张榜公布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奉献最多的那个人是谁。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开放,各地教会也百废待兴,越来越多的年轻贞女自愿奉献自己,服务教会。
2014年江阴城东天主教堂重建时,他卖房筹资、慷慨解囊奉献260万人民币,福泽桑梓信友。他自己在生活中却是清贫节俭,不愿给他人带来麻烦。
他们可以心情舒畅地来堂里做事奉献,而不必像我那样担心超时受“外邦人”的责备,总在解释说明,承受怨言,以赢得家庭的安宁。但我又不能同意父母们在择婿上唯信仰至上的“一票否决权”。
她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遵守会规,坚定不移地勇敢追随耶稣,奉献自己。相比之下,自己现有的条件比她们要好,应该知足和珍惜。在初学阶段,要学习克苦奉献,树立清贫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