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方济各会士强调:如果一个人将痛苦与创伤托付于基督,而非在虚假的偶像中寻求解脱,那么他就可以活在当下,体验复活的奥迹。
教宗府讲道神师在第十场、也是最后一场默想中对生命的“不断转化”进行了省思,将之比作一粒种子,有喜乐与痛苦、成就与失败。以下是这篇省思的撮要。
到台湾第六个年头时,我的腿得了风湿和关节炎,很痛苦,以至于夜不能眠,茶饭不香,两年的时间我四处求医问药,但毫无效果。
在那里将会抵受极度的痛苦。
从那时起,若望保禄二世也成了一个与痛苦有缘的人:帕金森和骨关节病逐渐限制了他的行动,使他成为自己躯体的囚犯。尽管如此,教宗还是继续他的使命,他无意遮掩自己的病痛。
这使我们察觉到,对那些带着痛苦与疾病接近上主的人,信德有多重要。他们在与耶稣的相遇中确实可以经验到,有信德的人永远都不会是孤独无助的!
我知道,他受到病魔折磨的同时,精神上痛苦到了极点。他非常疼爱儿子,希望儿子在父亲的呵护、培养下长大成材。他也希望自己退休以后能享受生活与我白头偕老。
通过这几个月的服务,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看到他们通过我的聆听、鼓励与支持,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时候。
而婚姻过得比较痛苦的夫妻,则在这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第一、身体的沟通夫妻之间的亲昵动作是彼此相爱的记号与表达。
因此,在我们的婚姻里,感受最多的就是痛苦和心酸。我小时候由于受到了很多伤害,让我对异性产生了排斥,对婚姻也产生了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