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们想起福音开篇所引用的先知预告:人将称祂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一23;依七14)。教宗解释道,这一切都在说明天主的身分,祂的名字意思是与谁同在。
那居住在旷野里的就是耶稣,天父派遣祂「向贫苦的人传报喜信,治疗破碎了的心灵,向俘虏宣告自由,释放狱中的囚徒,宣布上主恩慈的喜年」(依六十一1-2)。耶稣来到世上是为了还给人们尊严,使天主子女重获自由。
在沃依提瓦教宗牧职的最后阶段,时任圣座教义部部长若瑟·拉青格枢机已特别致力于面对这个问题。这位德国籍枢机当选教宗后,更加倍了这项努力。
至1851年7月,徐家汇天主堂(又称“小堂”,不是今天的圣依纳爵天主堂)举办开堂典礼的时候,“参加典礼的有主教4名,神父20余名、修道院士、徐汇公学学生及外国军官、外侨多人,场面非常热烈。”
我们应当像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样样事情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仿佛天主不会管我们的事;我们又应该样样事情都依靠天主,仿佛自己是个什么能力也没有的婴儿。
据《钦定传信法》第二集14页载,教宗依诺增爵十一世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8月16日颁发诏书,以大圣若瑟为中国传教事业的主保。
教宗首先谈到“圣母的忠仆”这句话的意涵说,这几个字令他想到圣依纳爵在默观耶稣降生时提到的一点。圣人说:“我必须在场”,以仆人的身份透过白冷的工作和马槽在那里协助圣母。
印度尼西亚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雅加达总主教依纳爵·苏哈里约·哈特莫乔枢机(IgnatiusSuharyoHardjoatmodjo)主持了宗教仪式。几位政府官员与维多多总统一起参加了活动。
(参阅:依一18)为此,教宗疾呼:「天主能改变我们,祂能改变人心,但我们必须迈出第一步,即:回家。」换句话说,就是回到天父的身边。四旬期的重点始终在于心灵皈依。
虽然雅各伯是弟弟,但他巧妙地从父亲依撒格那里夺得了父亲的祝福和长子的权利。教宗说:「这还只是这个恣意妄为的人所能实行的一长串计谋中的第一个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