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前的准备期---将临期为两个阶段四个主日,教堂习惯点蜡烛,第一主日点一支,第二主日点两支,以此类推,当点到第四支时,圣诞即将到来,四支蜡烛代表将临期四周拉住象征基督真光来照耀那“坐在黑暗和死亡阴影下的人群
当父子俩得知李主教的侄女非教友不嫁时,喜上心头,立即请了本镇的李树杰会长上门提亲,李主教家人对王彦升本人以及信仰家庭较满意,可是,单纯幼稚的侄女却说:他们的教堂没有我们这里好,教友没有我们这里多,并且一点也不热心,我才不到他们那地方去
他的朋友听了之后,静静地应道:“若是这样,那他们仍然监禁着你。” 的确,生活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很多人不能走出仇恨的藩篱,所以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仇恨的牢狱中,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那遵守他命令的,就住在天主内,而天主也住在他们内”(若一3:24)。在西乃山上,天主与“那些爱他,并遵守他诫命的人们”订立了盟约(申7:9)。我们还可以继续上溯到创世之初。
我这次来主要是看看你们和我那正上学的宝贝孙子,你们即便回去看我,也不能带他回去,怕影响他学习。”这就是母爱。这种爱是一种无私的爱、高尚的爱。这种爱是人们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谁能说清楚它的深度和广度呢?
我们需要发现说对的话、简单的话,好使人接触那赋予我们生命的信仰。很多人不能相信上主亲自爱了他们。对某些人来说,太多的考验使人不可能信赖上主。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是清晨5点多,我看见里面有光,就好奇地进去了,当我进入教堂内的时候,有一种很温馨、很舒服、很宁静的感觉撞击着我那屡受创伤的心,我在一个角落里坐下。
也许就是因为那4个字吧?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4年。
问起到底多少年,吕桂芝回忆说:“当年,我外孙女还没出生,今年她已经16岁了,那应该最少17年了”。当年,流浪汉只有20岁左右,现在已经是三十好几了;而吕桂芝老人,也已迈入耄耋之年。
泰泽每年会去一个国家或地区做青年大聚会,2006年是在加尔哥答,重温了三十年前(1976年)罗哲修士的加尔哥答之行,那封书信有机会应该拿一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