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写道,在当今世界进行福传和面对“一种全球化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需要承认男女平信徒的临在,他们凭着自己所领受的圣洗,感受到蒙召为要理讲授的服务提供合作”。
这「首先需要广泛又有远见的家庭政策:这些政策的基础不在于寻求立即的赞同,而是奠基于长期增进公益。这里存在着管理公共事务与做个优秀政治家之间的区别。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讲解“祈祷”的主题,这一次谈到在祈祷中遇到的几个困难,如分心、枯燥和懈怠,需要加以“识别和克服”。在祈祷中不要因慰藉和枯燥时而交替的情况而泄气,却要有恒心。
因此,“我们也需要经济体制改革,一种经济的深度改革;经济运行的方式必须有所不同,也必须有所改变”。
因此,也需要年长者来见证,在经历考验后能以新的面貌出现。教宗由此谈到第二个支柱“记忆”,指出青年能从战争的痛苦学到和平的价值,被迫移民者的经历“有助于建设一个更有人性、更能款待的世界”。
因此,团体的礼仪「需要信友在场主动参与」,这「要比个人或几乎传于私下的举行为优先」,而且「任何弥撒本身都是公开的、社团性的」,对施行圣事而言也是如此(参阅:26号-27号)。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应“保持一种理性的辩论,不能变成意识形态”。
当时,玛迪卡认为需要找个更安全的地方,以免遗失堂区登记册。因此,他去了邻近的村庄,他有些亲戚在那里。他在那里逗留至4月11日,听到新闻指帕尔马的袭击结束,他决定不顾危险回去。
正因如此,在梵蒂冈媒体改革中需要重新整合架构、取得新的平衡时,新的领导层邀请哈根科尔德神父担任新闻编译部门中所有语言组的协调人。
圣座及时促使各部会「适应当今时代的情况及普世教会的需要」,「尤其念及平信徒、家庭和生命,愿意为它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它们在当今时代积极地为福音作见证,传达救主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