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对教义、神学、圣经各方面的培育说得很多,这也因为考虑到目前的实况,尤其在与传播的关系上。
不论在圣保禄书信或在新约圣经其它地方,希望这个字总和信仰这个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宗继续说:“希望是一个恩典,谁接受了希望,他的生命就改观,就如许多圣人圣女的经验所显示的。
但同时,人们称呼耶稣的方式与古代圣经的祈祷中称呼天主的方式别无二致:“主啊,救救我们吧!”人们一定是自发地用通常向天主祈祷时才用的话向基督讲话。
晚年,除照顾年迈有病的父亲,自己还坚持看圣书、圣经,每天读日课,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常问神父、修女和教友,对不识的字,她很吃力地从字典中把它找出,然后写在纸上。
“天主的义怒是为使人秉持正义和‘净化’,按照圣经的记载,洪水是天主义怒的结果。”教宗解释,根据一些专家的见解,洪水是“一个神话故事”。
爱的人愿意与被爱的人分享,愿意与他结合,圣经正是为我们呈现了天主爱他的子民的伟大历史,这个历史在耶稣基督身上达至顶峰。其实,天主没有改变,他对自己是诚信的,他始终是爱。
当谈论修院培育的时候,讨论比较多的是如何培养修生拥有坚固的信德,超人的能力,及渊博的神学、圣经知识,不可否认,这些在修院培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培养修生具有完美的人格、成熟的情感、平衡的心理,也应该成为我们深入反省的话题
正如圣经所说,一粒麦子死了,才能结出丰富的籽粒来。此后的耶稣会传教士们,继承了圣方济各·沙勿略的遗志,勇敢地接受了向中国传播福音的使命。
先后撰写了《论天主圣神降临》、《论玫瑰经献仪》、《论坚振圣事》、《论告解圣事》等圣经释义书籍,为温州教区复兴、繁荣、共融合一、培训圣召等呕心沥血,为教区信仰播下宝贵的种子。
早在圣经《申命纪》就记载了避难城(参阅:申四41-42),「用以避免无辜的人流血,平息盲目的报复欲望,确保人权得到保障,寻求和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