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本次活动的中意中心的负责人刘小善多年来利用在意大利经商的机会,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按照信德观点:天主是爱,(若一4:8)天主圣父因爱创造世界,圣子耶稣因爱降生,甘愿受苦受难救赎人类,天主圣神因爱随时沛降恩佑,助人趋善避恶,增进互爱,最终活出爱主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的生命。
我建议各堂的神父能多作劝谕,或贴出如何善领圣体的告示,以此机会教导教友如何善领圣体。”在台山花地玛圣母堂及凼仔嘉模圣母堂则欢迎教友进入圣堂内。
为了善度这四旬期,我们都有机会在自己的堂区、和家庭中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尤其在接触新基督徒,让他们从我们的行为中、言语中体会到主的爱和慈悲。“看!如今正是悦纳的时候;看!
对方接收上述的沟通形态时,亦因情况及不同性格,同样也会作出讨好、指责或逃避的反应,如此恶性循环,非但不能真正地面对问题,反而更增添破坏性的因素。
这种敬礼的推广归功于当代的一些圣人圣女,如圣安瑟尔莫、圣伯纳、圣大雅各伯、圣文都拉等。十六世纪时耶稣会士也热心推广此敬礼,如圣玻尔日亚、圣伯铎加你修等。十七世纪时圣方济沙雷也是此敬礼的热诚传播者。
1947年秋,段兴柔鼓足勇气向父母提出了修道的想法,并尽其所能地向他们阐释修道的理由。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结果都是徒劳。如果你真走上了那条路,我们绝不会认你,从今往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毫无瓜葛。
教宗强调,家庭是学习热情及自发地向天主祈祷的绝佳场所。家庭祈祷是最美好的祈祷,无需过多的言语和举止。教宗以一个人如何感受及活出祈祷的时刻为起点逐步发挥他的思想。
向丈夫、妻子、孩子传,向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传,然后再理直气壮地向邻居、同事、同学传,还是那句话,先试试,再试试,试试这个,再试试那个,有天主圣神的助佑,这个不去,也许那个去,这个不愿意,那个可能就去了
弥撒中,我抑制不住抽泣,当我上台读到由我自编自写的信友祷词时,我更是泪流满面:主耶稣,你曾为拉匝禄的死亡而哭泣,求你垂怜死去的父母、亲友、恩人,以及众炼狱灵魂,俯听他们的哀号,减轻他们的炼苦,恩赐他们早日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