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科技、思想、艺术带给我们的享受、启迪、乐趣毕竟是有限的、短暂的、不完满的。特别是科技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和威胁。
爱的第二个境界是以所爱的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爱的成熟阶段。在圣经里面,多次讲到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最后晚餐的时候,他靠在主的胸前,听着主的心跳,听着主的话语。
信仰不是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你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为什么要追求自我的尽善尽美?使自我趋于完善?
教宗方济各在教宗厅接见了来自德国的天主教和福音派记者代表。(梵蒂冈新闻网)谈话促进相互理解,开启视野;相遇则营造一个自由和开放地交换信息、意见和分析的空间。
圣座生命科学院是由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1994年2月11日设立的,把生命奥迹作为其奉行的格言。
当天的《若望福音》记述了耶稣的话: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教宗对此做了省思,并勉励信众培养与主耶稣的关系,增强我们对祂即生命食粮的信德,从而满足我们对真理、正义和爱的饥渴。
教宗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省思当天的福音内容,他邀请大家领悟表面强硬和严肃的若翰的“秘密”。其实,若翰是“憎恶口是心非与伪善”。教宗指出,将临期是谦卑和浸入悔改的水中的契机。
各文明之间的力量对比处于变化之中,人民和国家之间的联盟变为沿着文明之间的界线进行重组,而不仅仅是按原来冷战时意识形态的组合来区分敌我。文明的核心国家将是国际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主体。
“事实上,基督徒的祈祷并不是闭上眼睛无视现实生活。《天主经》是子女而非幼稚的祈祷,不是如此地沉醉于天主的父爱,以致忘记人的旅程充满艰难。
他在要理讲授中谈到基督徒的望德,勉励信徒们始终对天主保持希望,甚至敢於向祂抱怨,不要害怕看到事实的真相。